3000件文物搬哪去? 十三陵建高科技新库房总面积比原来大四倍恒温恒湿具抗震耐火能力
“十二章衮服”、“百子衣”等600余件丝织物、万历皇帝的金冠、皇后的九龙九凤冠等十三陵“镇陵之宝”共3000余件出土文物今年年底前将迎“乔迁之喜”,搬进新建的高科技库房。
日前,记者从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获悉,出土文物的“新家”为地上地下双层“复式”结构,总面积2435平方米,比以前大10倍。可以实现文物分类存放,并配有先进的消防、安防和空调设备,达到恒湿和恒温的目的。
今后,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将定期更换展陈,让观众有机会与更多文物“面对面”。
改善“居住”环境面积增4倍
十三陵定陵地下宫殿是第一座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代帝王陵寝,共出土随葬物品3000余件,数量众多、品类丰富。众多珍贵的出土文物一直“挤”在200平方米的库房中,一些丝织品甚至出现褪色、脆化等“病症”。
为了让这些文物得到妥善的保护,一座现代化的地下文物库房于2012年完工。据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王颖介绍,新文物库房总建筑面积24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文物存放区设在地下,面积约770平方米,仅这一区域面积就为老库房的近4倍。除了存放区外,新库房还设置了监控室、观摩室等区域,实现安全管理。
王颖表示,最早今年11月,3000余件文物要搬到新家。如此一来,文物就可以舒展地“躺”在库房中。
恒温恒湿保护文物
走入定陵大门,在通往地宫的石板路上,左手边有两座“红房子”。据王颖介绍,这两座房子就是新老两代文物库房。
新库房外,有武警值守。新库房内,消防工程使用的是环保无害的气体灭火系统,既能在最短时间内扑灭大火,又不伤害文物;中央空调系统能保证文物库恒温恒湿。此外,文物库还具有高级别的抗震耐火能力,甚至可以防核武器攻击,战时可用作防空洞。
此外,新库房里还有成排的银白色箱柜。据王颖介绍,新建的文物库房将按照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和丧葬遗物等不同类别或不同质地对文物进行科学排架,分库管理。搬家后,文物将得到“一物一柜”的待遇,每件文物都将有自己的“独门小院”。
此外,每件文物还将有为其“量身定做”的“保护壳”囊匣。记者看到,每个囊匣都大小不一,用力按住囊匣外壳也不会出现凹陷。这些囊匣都是根据文物的尺寸量身打造,是文物的专属“盔甲”。这些大小不一但都长得一样的囊匣如何区分?记者看到,一个小标签会标明文物的身份。标签上有两行标记,第一行是编码,第二行写着囊匣内所装文物名称。
不 能小瞧这些囊匣,它们外部材质为三合板,内部有海绵和棉花作为缓冲,可以保证文物从30米高度摔下后不受损害。
目前,十三陵特区已经定做700多个囊匣、86个柜架和337组专门盛放丝绸的抽屉。
追访新陵暂无开放计划
2013年,十三陵启动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修缮。此次修缮主要针对附属建筑、某单体构建等进行修护。
新中国成立后,十三陵启动了第一次大规模修缮,1955年至2012年底,陆续对十三座陵寝进行了修缮。德陵、康陵、庆陵、泰陵、茂陵、裕陵等的保护或抢险修缮工程,长陵祾恩门及龙砆碑亭修缮、十三陵石牌坊抢险加固、昭陵祾恩殿修缮、郑妃坟暨二李刘周四妃坟修缮等工程已经完成。
去年起,十三陵新一轮大修启动。长陵神功圣德楼及大红门修缮、昭陵碑亭及明楼匾额修缮两项工程已经破土动工,预计11月完成。悼陵修缮和裕陵排水沟及石桥栏板修缮工程也正在进行中。明年有望启动昭陵明楼抢险修缮、景陵监门抢险修缮、长陵祾恩殿栏板望柱抢修、泰陵祾恩门修缮、思陵修缮、万娘坟抢险修缮、神路五孔桥抢险加固、康陵石桥抢险加固、永陵修缮、景陵修缮、德陵监门修缮、永陵监门修缮等项目。
这些陵寝修葺一新后是否会开放以让观众一探究竟?据介绍,目前除长陵、定陵、昭陵外,其他陵寝还不具备开放条件,十三陵修缮后不会大面积开放未开放陵寝。
但是,十三陵特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尝试通过推出高端旅游线路等方式,满足少部分历史文化爱好者的需求。
十三陵大红门修缮工程正在进行,将于今年11月全部完工。 摄/记者付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