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幸运。”这是61岁的洋老师赛拉在内蒙古度过的第二个教师节。尽管已经年过花甲,但赛拉每天依旧保持精致的妆容和服装搭配,耳朵上蒙古族风格的饰品是她的最爱。
赛拉来自美国佛罗里达,15年前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两年前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在一家双语学校任教,开启了她在中国的“教师生活”,和她在美国给成年人上课不同的事,在这里,她面对的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
赛拉在美国一直在做生意,慢慢的有人开始请她讲一些课程,她觉得很有意思,便去学校辅修了教育课程。赛拉说:“我觉的当一名教师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让自己去适应不同层次的人,让他们理解你并且配合你,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东西。”
面对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存在的差异,赛拉显得驾轻就熟。她告诉记者:“教成人的时候,因为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和常识背景,你所教的领域的东西,他们会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关联起来。但是在教小朋友的时候,首先你要确定的是,你的说的话他们能听懂,单词是什么意思,其次再组合成句子,表达的是什么含义,要慢慢的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深入。”
当赛拉来内蒙古之前,心里有些忐忑,但是当她第一次来到学校,完全被孩子们感动了。
“那天,孩子们一下子都涌上来,抱着我的腿,争先恐后的喊"老师,老师"但是当时我根本听不懂汉语"老师"是什么意思。但是我能看到孩子们纯真的、陈诚的笑脸,这是给我最大的惊喜。”回忆起两年前的情形,赛拉依然很激动。
“孩子们非常的有礼貌,在走廊或者校园里见到我,每个人都要和我打招呼,很多时候都应接不暇。”赛拉笑着说。
目前,赛拉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说中文。
她坦言:“不会说中文是现在我教学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虽然在教室里说汉语不利于孩子们英语的学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们课下交流时很不方便,所以表达时只能通过实物、图片、手势表情等让孩子们理解我想表达的东西。尽管这个过程有时候很艰难,但是我通过他们的眼神、表情就能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明白。一开始,孩子们会很害羞,不善于表达,但是时间久了,我和他们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他们也就很乐意和我沟通。”
说到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赛拉补充道:“其实师生之间的沟通并会不仅仅因为地域和语言的差别而中断。不论在哪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应该都是相通的,无论我教的是成人还是小孩,都可以通过他们的表情、眼神来了解他们是不是真的懂了。”
谈及外国文化教育,赛拉告诉记者:“我不会特意教孩子们美国文化是什么,然而语言中必然透漏着美国的文化和习俗,我希望我教给孩子们是完全美式的语言表达,不管是发音还是说话方式,完全纯正,而不仅仅是汉语翻译成为英文。”
除了工作之外,在生活上学校的校长和其他教职员工也给洋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去年冬天,天气特别冷,我没有厚衣服,中国的老师们知道以后,他们凑钱给我买了棉衣棉裤,真的非常感谢他们。”点滴细节,在赛拉看来,都是她在这里得到的最宝贵的情谊。
谈及未来,赛拉打趣地说:“校长说让我在这里待够十年。”赛拉表示,她会尽可能久的待在这里,并且她强调“只在内蒙古,只在这个学校,只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
已经有两个外孙的赛拉没有陪自己的孩子成长,而是选择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教孩子们英语,她说:“希望有机会去美国的中国朋友们也能接受到我在这里受到的待遇,我非常感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