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王哲洋 通讯员徐剑飞 马迪思
开学的季节,热闹的武汉火车站人流如织。一名坐着轮椅的女孩,慢慢地向出站口挪动。她拿出手机,叫了一辆出租车前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开启自己大学最后一年的生活。
她叫熊苏(如图),来自洪湖。12岁时,她双下肢瘫痪而休学;18岁时,她重新回到初一课堂;24岁时,她以高分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专业(本报曾报道)。
过去的3年中,熊苏过得如何?记者昨日见到她时,她刚刚结束在北京的暑期实习,正忙着投递求职简历。“我已经27岁了,身边的同学都开始找工作了,我觉得自己能和他们做得一样好。”熊苏的话语沉着而自信,而这份自信,也源于她为自己安排下的艰苦历练。
今年7月初,熊苏一个人坐着轮椅,踏上了赴京的行程,前往一家残障人士文化发展中心的杂志部实习。“其实,从去年9月开始,我就在为这个机构做一些远程实习工作。”眼看大四求职季在即,熊苏下定决心要挑战一下朝九晚五的普通办公室生活。
刚到北京时,熊苏主要负责文字校对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杂志的新图标上有字体需要修改,但当时杂志部请的设计师拒绝免费做。熊苏主动接下了这个活—原来,长期的轮椅生活中,她已能娴熟地运用各种电脑办公软件。没多久她就完成了修改,同事们都对她刮目相看。“于是,我开始负责配图及沟通排版的工作。”
在京期间,熊苏还一个人坐火车去秦皇岛玩了两天,返汉前还独自游了故宫。之所以这么“胆大”,熊苏笑着说是因为有准备。“上学期我就做过一件很疯狂的事,瞒着家人从南湖校区坐城铁到首义校区。”那天下着小雨,熊苏独自一人,一手推着轮椅,一手撑着伞,游遍了整个首义校区。父亲熊少华知道后吃了一惊。“但仔细想想,女儿独立能力强了也是好事,也应该逐渐放手让她去做一些事情。”
谈起大学3年的变化,熊苏觉得自己更自信了。“刚进学校时,不太善于与同学交流。辅导员刘老师找我谈过几次,让我学着与外界接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别人感受到,其实我与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也能做到他们能做到的事情。”
熊苏向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就像当年她坐着轮椅开启大学生活一样,如今她更加积极地开始求职。记者看到,她的求职简历上,能力一栏里赫然写着“轮椅代步”四个字。“提前让用人单位知道我的身体情况,对双方都是负责的做法。”
熊苏说,想找一份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希望能和普通人在同样的环境里上班。“虽然我知道这很难,不过暑假实习的经历让我有了信心—只要敢于表现自己,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