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爱“黏人” 女儿承担照顾重任
采访百岁老人,记者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人摔倒了还在住院,或者近日突然患病,需要更改采访时间。其实,活到百岁处于“高风险”境况,儿女子孙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去照顾。有时,赡养责任的背后,必然带来一定的牺牲。
这是两位百岁老人的晚年:101岁的何甜和106岁的白巧珍,经历一世纪风雨,晚年“返老还童”越发可爱。她们的女儿放弃了很多,以反哺方式报恩昔日母爱。
文/何瑞琪 实习生陈雪
女儿照顾了母亲36年
人物:白巧珍 年龄:106岁
现况:女儿婚后一直带她在身边照顾,丈夫40多岁去世后,她便一直照顾母亲到现在
坐着的时候,白巧珍总是会把女儿崔女士买给她的小包挂在脖子上,认真地将掏出糖果、巧克力看看,再整整齐齐放进去。坐一会了,便冲着崔女士叫:“抽烟。”点上烟后很高兴,“听歌”,崔女士就放起了她爱听的音乐,老人站起来挥舞着双手,高兴地跳起舞来。
如此默契,是经年累月熟习母亲的习性和脾气。小时候崔女士的父亲去世,直到她这个最小的女儿25岁出嫁,母亲很可能要独居一辈子,崔女儿不忍心,跟婆婆商量能不能接到身边照顾。婆婆家子女很多,每个子女都有一个小房间,崔女士小家庭一家三口,带着母亲,挤在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开始了一个屋檐下的生活。
婆家后来不忍心,主动在客厅一个角落里张罗一张床给白巧珍睡。几年之后,崔女士和丈夫搬了出来,之后又有几次搬家,她也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照顾久了,真的放不下。”
崔女士这一带,就是36年,母女俩朝夕相处,随着岁月的流逝一起慢慢地变老。“越来越像个婴儿”,谈起白巧珍的“返老还童”,崔女士叹了一口气。比如母亲抓到什么就往嘴里塞,烟丝、外孙扔掉的硅胶……每次老人都以呕吐腹泻告终,大家惊心不已。
每次崔女士有事要出门,她都要紧紧地跟着后面。前一段时间,崔女士因为住院不能回家,谁知老人看到女儿的床上没人,怎么都不肯睡觉。后来,崔女士让儿子每天晚上把自己的蚊帐架起来,床上铺上被子。老人误以为女儿睡觉了,才肯到床上去。
“她现在离不开我,我哪里都去不了。”崔女士不得不提前过上养老生活,渐渐连朋友的聚会都不去了。她40多岁时,丈夫因肝癌去世了,别人说要给她介绍,但是也因带着母亲不方便的缘故作罢。
母女俩相伴相知一辈子,崔女士对妈妈的照顾相当无微不至,充分支持白巧珍的运动喜好就是证明。白巧珍很喜欢运动,崔女士在白巧珍99岁时把她带到了泳池。换上泳衣,做准备运动,进入泳池……刹那间,泳池里一阵骚动,大家纷纷上岸围观这个99岁的泳者。似乎很适应大家的注视,白巧珍轮番做出各种泳姿,蛙泳、仰泳、自由泳……年龄并不能阻止她对游泳的热爱。
“她是我妈妈。”崔女士说,36年来即便付出和牺牲,在“母爱”与“报恩”的主题下,她也只能选择走下去。
不给她买东西就不走
人物:何甜 年龄:101岁
现况:出嫁女儿返家照顾,扛起“三个家庭”的重任
“过了100岁,我的妈妈好像个小朋友,越来越黏人。”家住越秀区应元路的赵女士说起自己101岁的母亲何甜,有些哭笑不得。
根据两个数据的统计,广州超过六成的百岁老人与其子女住在一起,另外,百岁老人仅17.8%的能独立洗衣、做饭、洗澡、更衣、梳头、上厕所、扫地,可以完全自理。这意味着,大多数老人的日常活动,都依靠子女的陪伴和照料。
而这种照料,和照顾一个调皮的孩子差不多。每天,赵女士都要到母亲独居的家中,去喝她喜欢的早茶,有时路上,何甜会要求女儿给她买零食、用品,不肯买就赖着不肯走。吃过晚饭,一定要赵女士给她冲凉、洗衣服、拖地板,看着家里干干净净才肯让女儿离开。
“她现在什么都不用想了,就想着我来,然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赵女士感叹道,担忧不是没有,老人越来越封闭起来。白天拉窗帘不见光,门锁住不见人,每天就困在房子里看电视、吹风扇,但她视力、听力、记忆力都不行,也就是守着电脑屏幕而已。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百岁老人在语言表达、情绪、性格和行为的改变,需要子女抽出更多时间,否则走失、摔跤、忘记关煤气水电等状况,会令人措手不及。
然而,现实条件下,赵女士暂时做不到“全天候”陪护。事出有因,说到此时,她忍不住抹泪。
二十多年前,何甜丈夫去世,留下何甜和其中一个患精神病女儿。那时的何甜已近80岁高龄,不想给其他儿女添麻烦,开始独居一个人照顾患病女儿。这个女儿平日还正常,最怕发病不认人不认路。有两次跑出去了,何甜拄着拐杖、迈着有些发颤的小脚在家附近找了一整天才找到。100岁后,也就是1年多前,她身体变差,浑身没有力气,自己的生活都渐渐开始无法自理,才将这个女儿送往黄埔区的精神病院。
现在,这一切的重任,都扛在较为年轻的女儿赵女士身上。上有老母亲,下有患病妹妹,旁有丈夫孩子,“三个家庭”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家里又出不起保姆的钱,精神、经济压力很大,日日忙成个陀螺,”她说即便不工作了,但还是独力难支,“很怕出什么事。”
评点:
高龄老人渴求亲情关爱
记者发现,承担起照顾百岁老人重任的儿女,往往是年纪最小的那个,或者生活在广州本地的那个。但是儿女也会担心,自己也岁数不小,加上目前社会家庭基本是独生子女结构,任何一方“出事”,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需要社会提前构建养老机构和试点社区,构成一个养老照护体系。返老还童、黏人、像小孩子……这些词语常在采访中听到。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勤表示,高龄老人无论在躯体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需要经常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关怀和帮助,他们才能增强生活的适应性,延缓心理衰退,更好地适应和高质量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