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是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发祥地;这里成立了抗战初期鲁东南地区第一个县委;这里曾有32万余名民兵、民工支前,2000余人为国捐躯;这里被称为“鲁东南小延安”。
在早期党组织的影响、发动下,这里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贤和仁人志士,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默默无闻的革命群体—农村建国前老党员。这个“红色群落”最多时曾达13341人,截至今年7月1日,健在的987人,年长者已逾百岁,最年轻的也年过八旬,平均年龄87.2岁。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始终对党保持着忠诚;在和平发展年代,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居功自傲,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从未向组织伸手,始终过着平淡俭朴的生活,向世人展现出老一辈共产党人“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近日,记者走进他们,近距离感受他们的本色。
甘于清贫
9月23日,小店镇山疃村87岁的薛贞翠老人步履蹒跚地在门前的小菜园里浇水。临近中午,老人开始张罗着自己的午饭。“大娘,您准备吃点什么?”记者好奇地问道,“开水泡馍。”在老人破旧的土炕上,一个笸箩里放着5元、2角、1角的一堆零钱,“这是用来交党费的。”
在莒县,像薛贞翠这样的老党员还有很多。他们珍藏着记录当年功绩的奖状和勋章,但从不居功自傲,而选择了清心律己。“公心”二字对他们而言,重如千钧。“吃亏的事跑在前,赚便宜的事坚决不干”成为他们一生的准则。大许家庄村老党员许世彬,饱经战火洗礼,功勋卓著,累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14次。1955年国家给他安排工作,他以“国家困难,当兵不图享受”为由婉拒,回到老家务农。1960年,许世彬担任村支部书记兼食堂主任。当时正值3年困难时期,他的父母饿得起不来床。有人建议他先从食堂拿点粮食给老人吃,被他拒绝:“食堂的粮食是集体的,我只负责看好,没有权力乱拿。分东西有规矩,谁都不能搞特殊。”
无私奉献
坚守着“不能给党抹黑”的信念,让莒县一个个带着泥土芬芳的建国前老党员几十年如一日书写着无欲无求奉献、无怨无悔坚守的篇章。陵阳镇大埠堤村老党员徐文高1919年出生,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1955年复员后,在村里当了党支部书记。上世纪60年代,县里开展平坟整地运动,当时村民思想保守,大部分群众不愿意平坟。徐文高冒着大不孝之名,带头平了自家坟地,做通村民思想工作,退坟还田,共整地约1000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兵入伍、招工、推荐上大学是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事情。徐文高共有5个子女,县里社办企业招工等先后有5个名额分给了村里,但即使他的子女也符合条件,他还是将机会全部给了其他人。子女们埋怨说:“有个当村干部的爹真是吃亏!”他开导子女:“我是党员,咱不能干让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
“俺不图什么,也干不成什么大事,只要活一天,就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句话,让小店镇金墩村老党员卢兆兰一生遵循。她与丈夫抗战期间入党,上世纪50年代,丈夫伤残复员,她拒绝了上级部门给她的补助。1960年是国家经济最困难时期,她把上级发给自己的军属救济粮全部送给吃不上饭的村民王连登,而自己的孩子饿得直哭。上世纪80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难执行,她从儿子儿媳入手做工作:“我也想儿孙满堂,但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走在前头。”在儿子王常明当选村支书的第一天,她就给儿子立下了“一不能贪占村里的钱,二不准用村里的钱大吃大喝,三不准用村里的钱报销应由自己负担的费用,四不准搞一言堂”的“四不”规矩。“如果你小子违背一条,我带头举报。”自称“红二代”的王常明,牢记母亲的嘱托,担任村支书十几年,作风公道正派,深得群众的赞誉。
薪火相传
“俺村有6位建国前入党的‘红色老人’,这可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山东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许传江自豪地告诉记者。
1984年,许传江接手岳家村的村支书前,这里的村干部你来我往走马灯似地换了一茬又一茬。面对一穷二乱的“烂摊子”,许传江一筹莫展。这时,几名建国前老党员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一个好党员,首先要大公无私。老想往自己口袋里捞,群众能服你?只有真心实意替老少爷们着想,才能真正得民心。” 岳家村第一次旧村改造,村干部们主动把靠街的位置让给村里的困难群众,自己选择低洼易涝处的房屋;第二次旧村改造,最后才轮到村干部选房。而许传江又是最后一户上楼。30年来,这里的村干部没有一人违规、违纪。
“建国前老党员身上的本色精神,虽穿越岁月,但永不过时,是今天党员对照检查的一面镜子。我们要接过老党员的接力棒,践行本色精神,让历经岁月洗练的本色熠熠生辉,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聚起正能量。”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说。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莒县每月25日实施农村党员群众“议事·学习日”制度。在这一天,全县所有村都要召开会议或开展活动,组织党员、群众民主议事或学习,同时,公开当月财务收支情况,现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今,学习老党员的本色精神,以“公心”谋发展、靠“公心”聚民心、用“公心”促和谐在莒县已蔚然成风。目前,莒县有1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人当选“山东好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