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彭大伟)“十一”黄金周,家在四川成都的白领蒋念与几位好友携家人前往澳大利亚自助旅行。在享受沿途美景的同时,蒋念也有困扰。
“旅途中还是能看到其他中国游客吃饭高声喧哗,或是自助餐多取,造成浪费。”人在阿德莱德的蒋念1日通过微信告诉中新社记者,也有个别同胞住宾馆时不注意卫生,不爱惜寝具等。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从起初鲜有公民因私出境,到2013年的近一亿人次出境,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伴随着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地“走出去”,类似蒋念所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频频惹来世界舆论关注:中国公民走出去了,文明能否同步走出去?中国游客的美誉度何时也能世界第一?
为此,一年前的今天正式施行的中国《旅游法》,首度以法律形式明确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对于出境游不文明现象的成因,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分析,有一部分不文明行为是中国游客把在国内日常做法“带出去”所致,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于对当地风俗的不了解或不够尊重所致,“其实质是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在旅途中的反映,一个在国内不文明的人,出去不可能文明;而在家讲文明的,出去也不一定就文明。”
北京的张蕾是一位资深出境游“达人”。今年9月,她与丈夫去韩国旅行了两周,在此之前她已经有十多次出国旅行的经历。张蕾表示,除了有时排队不遵守秩序外,国人参加一些购物团,抢购名牌奢侈品的表现也往往令国外民众侧目。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9月发布的《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达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港澳、欧洲、美国等境外地区。报告称,中国出境游客的花费主要用于购物。
刘思敏指出,应该看到游客在疯狂抢购时的夸张言行才是不文明,“买得多不是不文明,有这个需求是合理的,但不要以一副土豪的嘴脸,或是傲慢地口吐狂言。”
对于仍然“在路上”的文明出境,专家建议,应从民俗、道德和法律等三个层面发力。
在民俗与道德层面,中国一些旅行社已经开始积极推广文明出境游的概念。
中旅总社总裁姜峰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近一年来,该社通过与出境游客签订文明旅游协议、举办出团说明会,以及行中提醒、行后奖励等方式,使现在许多游客都主动询问目的地的风俗禁忌,有意识规避不文明行为,对导游和领队的劝导也从抗拒变为理解和支持。
中国国旅总社则于今年5至10月发起了“发现异域感受文明”活动,征集游客在旅途中拍摄文明旅游关于世界各地的风俗礼仪的短片、照片,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并遵守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
而在法律层面,今年8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景区文明旅游执法,杜绝乱刻乱画、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行为。
“实际上游客到了国外自己就会借鉴和学习,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刘思敏表示,在严格旅游立法执法和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应看到日本和韩国刚刚兴起出国旅游的头一、二十年,也有与中国相似的情况,“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在未来5到10年时间里,中国大陆游客的文明程度就很可能提升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作者:彭大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