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0月2日电(记者单儒超 潘强)今年72岁的蔡明玉是广西北海人,多年患有麻风病,和老伴一起居住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泥砖房中。一天天还没亮,蔡明玉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趁丈夫不在时喝下了早已买好的农药,两小时后便不省人事。
“她病得厉害,已经多次选择自杀,她觉得活着非常痛苦,或许死了是一种解脱吧。”蔡明玉的丈夫告诉记者。
在这个距离广东省不到100公里的村庄里,今年以来已有多位老人自杀身亡,另有1位自杀未遂。
10月2日是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此前公布的结果显示,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刘燕舞是主要研究者之一,他说,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水源教授说,中国老人自杀比例是其他群体自杀比例的三倍。
这项研究从2008年开始,历时6年,研究对象遍布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
“农村老人的子女大量涌向城市务工赚钱,并将子女接到城里上学,而老人被留在家中,大多数老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刘燕舞说。
经济上的压力会让一些生病的老年人选择自杀,也有老年人选择自杀更多因为情感缺失。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后,激烈的工作竞争让他们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和情感。
韦慧是四川人,长期跟着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在广西南宁打工。她说,每回一次家,光是路费就要2000块,两个孩子现在都上小学,对于每个月只有3000来块收入的她来说,还是舍不得多回一次家。
“家里现在只剩74岁的老父亲,我们每年过年回家一次,拿3000元钱,这样已经持续6年。”韦慧说,近两年她听说了3起老人自杀事件,每次听到都觉得很无奈。
刘燕舞认为,由于老年人不再参与劳动,过多的闲暇时间容易带来精神寂寞,而社区活动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非常少见。
蔡明玉的邻居说,以前村里人还能互相串串门、聊聊天,现在村庄人口大规模减少,传统的社交方式日渐缩减。
北海市一名乡村医生刘敬珍说,村民对待老年人自杀的态度很漠然,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少村民甚至觉得,得了重病或瘫痪,选择自杀,对子女也好。
为了解决农村“老无所依”的情况,致力于乡村治理研究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贺雪峰在湖北洪湖、荆门等地,陆续发起并成立4个老年人协会。村里有老人过80大寿,协会去送块长寿匾;有老人病了,协会也会去看望。
贺雪峰说,随着家庭的逐渐小型化,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完善各种形式的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等,同时,加强自杀倾向的干预,组织志愿者对农村老人进行专业干预,减少自杀的发生。
作者:单儒超 潘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