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生于捷克。1975年流亡法国,1981年归化为法国公民。
我认为,有资格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但不是凭他的小说获奖,而是凭他的文论获奖。
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艾略特(T . S. Eliot)获奖时,他受褒扬的是什么?是诗。可是,要我说,艾略特至少应该得三次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诗人、作为戏剧家、作为文论家。甚至,他的早期诗和晚期诗,他的早期戏剧和晚期戏剧,还可以再分别颁奖。让艾略特得五次奖,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文学奖,不是搞救济,谁缺钱了就给他一点,也不是搞大锅饭,人人都分一杯羹。文学奖,应该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文学奖是一种等级建构,但也只是在“管铲子叫铲子”这个意义上,管伟大叫伟大而已。
为什么长久以来诺贝尔文学奖成了一个只授给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的奖?甚至戏剧也只是摆设了,诗和小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霸权。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柏格森、罗素这样的人再也没有机会得这个奖了。这并不是说,今天就要把文学奖颁给巴迪乌或朗西埃了,而是说,我们应该意识到,走到今天,诗和小说,也是落难公子了,它们的合法性也大大动摇了,如果不能注入或翻腾出什么新东西的话。
没错,我们都承认爱丽丝·门罗是好小说家。可是,在文学的战场上,她可能只算个出色的工程兵,而昆德拉,或许是个卫戍区司令。诺贝尔文学奖是只奖给士兵的吗?还是说,司令也可以得?司令当然应该得!上一个司令是萨特,一个拒绝领奖的司令。
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博尔赫斯……诺贝尔奖的评委们似乎有意闪避这些对小说这一文体做过最深入思考的小说家。现在,跟在他们后面的是昆德拉。昆德拉对小说思考的深刻程度、广阔程度,已经超越了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博尔赫斯……昆德拉是今天的小说的总体设计师。他给出的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他自己也赤膊上阵去搞了,但没搞成功;没成功,不等于方案有错,就算没成功,也比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蠢人或畏葸不前的孱头要高明太多。
今天,文学必须是一个总体方案。一切小修小补,就算精致些,也只是临摹了。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相对逊色一些的《相遇》)中,为文学所做的历史批判、现场指导和中长期规划,堪称伟大。昆德拉在文论中解决的不只是文学的问题,也包括艺术、历史、社会、思想的问题,这也恰恰说明,文学想搞“一国之内的社会主义”也是搞不成的,必须是在文学、艺术、历史、社会、思想……所有层面上一起取得胜利。昆德拉一直强调,文学,就是要穷尽文学自身的可能性。今天,文学跟别的一切空前密切地搅合在一起了,在小说家里,是昆德拉第一个站出来清晰、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文论到底算不算文学的一种?其实,昆德拉已经用自己的小说实践回应了这一疑问。还是那句话:文学,就是要穷尽文学自身的可能性,文论正是文学穷尽它自身可能性的一种方式— 如果不是今天最适宜的方式的话。
在有历史眼光的人看来,昆德拉刻下的小说创作走到了哪一步,《庆祝无意义》写得到底好不好,这已经不重要了。打个比方,现在的昆德拉就是白矮星,演化到晚期,亮度已大大降低,但质量依然很大,密度极高。
昆德拉是文学家里的杜尚。你追究那个小便池的造型、做工好不好,没有意义,因为它的意义本不在那里。凭着他的文论,昆德拉已经是这个时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小说?算是个添头。 乔纳森(媒体人,广州)
《小说的艺术》,(捷克)著,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17 .00元。
《庆祝无意义》,(法)著,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 14年7月版,30 .00元。
诺奖知多少
目前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是8 0 0万瑞典克朗(2012年以前是1000万),但由于瑞典克朗不断贬值,实际奖金数减少。莫言当时到手的800万瑞典克朗,约折合749万人民币;假设他没有进行外汇理财,那么这笔钱到今天只值690万人民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