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14年10月8日完成台本
——景谷地震:为何较大震级,较小伤亡?
(节目导视)
解说:
两个多月前的云南鲁甸地震是较小震级大伤亡。
(声音来源)
声音造成肇东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617人死亡。
解说:
两个月后的云南景谷地震却是较大震级,较小伤亡。
(声音来源)
截至到目前地震已经造成1人遇难,324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
解说:
是自然的原因还是人为的结果?
(声音来源)
震中永平镇的建筑多为穿斗木质结构,抗震性能较好。
解说:
无法预报的地震,我们又该如何预警,《新闻1+1》今日关注,云南景谷为何较大震级,较小伤亡?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昨天晚上9月49分,云南普洱市的景谷发生了6.6级的地震。我相信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心马上就揪起来了,并且立即想到两个月前,也是在云南发生了鲁甸地震,其实从震级的角度还比它低0.1,是6.5级。但是两个月前的那次地震却带来了600余人的遇难,可以说是伤亡惨重。
今天当大家知道景谷地震的伤亡数字之后呢,这个揪着的心似乎有所舒缓,因为这次地震共造成了1人遇难,然后324人受伤,其中重伤只有8个人。为什么震级基本上差不多,但是最后导致的伤亡这次却明显的减少,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东西呢?来,我们一起往下看。
解说:
今晚21时49分,也就是1小时之前,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了6.6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县城震感强烈,能明显听到房屋摇晃的声音,有房屋瓦片掉落。截至目前,已经确定有1人遇难。据云南省民政厅的消息,已经有超过324人受伤。
距离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的6.6级地震,已经过去了24小时;面对324人受伤,8人重伤,1人死亡的死伤情况;眼下伤者的救治,依然牵动人心。
(电话采访)
罗宗雲 云南省景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从昨天11点到下午5点半位置,一共收治了39个病人,有6个重的病人。
解说:
地震发生后,一些伤员被连夜送往景谷县人民医院;目前,在这家医院接受救治的六名重症伤员中,仍有一名伤员,留在ICU病房。
李女士,今年48岁,地震发生时,她因为没有及时从房间里逃脱出来,被一整面墙体压在下面,造成盆骨骨折,两侧大腿骨折,失血性休克。
罗宗雲:
在医院治疗将近20个小时,病情还是不稳定,人有生命危险,所以就经过专家组再讨论以后,即令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解说:
除了李女士,另一位伤势较重的伤者;是景谷县二中的一名中学教师,晚自习过后,他在办公室中与家长交流,地震发生时,他最后一个跑出办公室,被教学楼里掉下来的巨石砸在肩部,压在下面。
罗宗雲:
专家认为就是背组神经损伤,这个还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说,如果恢复不了,那可能他就是神经断了,那就可能要做其它的治疗了。
解说:
此外,在景谷县人民医院救治的其他四名重症患者,他们仅是在逃离过程中,来不及躲避,被坍塌的墙体砸伤,导致腿部或脚步不同程度的骨折;目前,伤势已经得到控制,过一段时间就能够出院。
罗宗雲:
过几天做手术钢板固定一下,那个没问题的那个,其余那些人是自行过来治疗,每天过来拿一点药。
解说:
在景谷县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六名重症患者,都来自此次地震的震中永平镇,而在地震中唯一一名遇难者刀琼芬,也同样家住永平镇。
地震发生时,正在牛棚劳作的她,不幸被倒塌的一堵墙压在下面。如果不是昨晚的那场地震,她今天就能给外孙女“过百天”了。
(电话采访)
孙敏 新华社记者:
今天早上5点多的时候就去了死者家里,当时死者家属正在为她守灵,点起了蜡烛。昨天晚上,找到了死者在的地方,并且之后发现墙塌下来了,妻子被压在了这个墙下面,腰都断掉了,人已经死亡了。
解说:
目前,为了进一步的伤员救治工作,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已派出医疗队8支140人赶赴景谷灾区。
白岩松:
希望伤者尽早的痊愈,不过在面对这次地震到现在为止应该说还不到24个小时,为什么会出现了较大的震级,但是较小的伤亡。我们先来做一下对比,跟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你看其实昨天云南景谷地震呢,从震级的角度来说,还比两个月前的鲁甸地震高0.1级,但是这次造成的遇难人数是1个,而上一次达到了617人,的确让人非常非常揪心。而且从震源深度的角度来说,云南的鲁甸地震深度是12公里,而这次景谷的地震震源的深度是5公里。我们再来看受伤的人数,受伤的人数这一次是324个,但是上一次鲁甸地震是3143人,而且别忘记了在鲁甸地震当中呢,到现在为止还有112人失踪,其实就是属于没有找到人或者说遗体。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次的景谷的地震,较大的震级但是较小的伤亡呢?我们来看也有人总结了基本上这样四条的原因。第一个,这一景谷的村屋是以土木穿斗房为主,抗震性能较好,第一个是不太容易倒。第二个是即便是倒或者说是塌了,给人造成的这种伤害往往也要轻的多,因此这个第一条呢,是从住的角度来说。接下来景谷地震发生地的人口密度跟鲁甸相比,相对来说人口密度比较低。另外群众的避险意识强,因为之前发生过几次地震,大家相关的常识普及,包括这方面的意识显著增长。另外跟地形有紧密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其实在鲁甸地区地震的时候,它是一个非常非常贫困的县,另外都困在大山里头。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平坝丘陵为主,这是这次的景谷地震。因此总结完这四条的经验导致了较大的震级较小的伤亡。哪些值得我们格外的关注呢?接下来我们要连线的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金秘书长,您好。
金磊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您好,岩松。
白岩松:
您怎么看待这一次,其实从震级的角度比两个多月前的鲁甸地震其高0.1级呢?而且这个震源变得更浅,但是造成的伤亡人数却远远小于两个月前的鲁甸地震。刚才我们总结了四条原因,您比较看中什么?
金磊:
我应该说我对这四条都基本赞同,但可能从专业的角度吧,我更觉得人口密度,因为这个自然规律,人口密度比较小,所以自然会是这样的情况。当然还没到最后的结果。另外建筑的形式,穿斗式的建筑形式应该说确确实实它是在抗震地震到来的时候,它能起到叫做弹性和韧性的作用,它就相当于我们现在通常谈的有减震和隔震这样的作用,应该说它比较好的起到了防灾的作用。刚才6位重伤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墙体的倒塌,因为这样的建筑它的特点是墙倒房不塌,应该说这是非常好一个建设结构。
白岩松:
秘书长,其实回头去看鲁甸地震的时候,鲁甸住房更多的是土坯包括砖混结构,因此它容易倒,倒下来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强的。这次也将开始景谷的这种震后重建,您觉得对于像云南这样,其实相对地震发生或者比较频繁的地区,是不应该有意识去推广,就像这回景谷这样一种住房,包括这种土木的这种结构的房屋?
金磊:
因为灾后重建用什么样的建筑形式呢,我们应该科学的看待,不应该因为这次因为原因之一,我们就认为这样的房子一定要推广开来,我觉得不宜一刀切。古人有古人的办法,但是我们现在应该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认真对待它的自然规律。灾后重建当然都建成水泥建筑我觉得也是不可取的,首先科学评估是第一步,要认真的对受损的房屋做等级的分类,再决定用什么样的形式。
白岩松:
您倾向于像云南这种,就是气侯又不是太冷,是否是以后要更多的去发展这种木结构,或者怎么样,是穿斗式的这种住房。
金磊:
因为咱们的古建筑是两类,北方的建筑有两种建筑形式,北方的建筑是梁柱式的,南方的建筑多是穿斗式,但是它们是有缺点的。这样的房屋应该说首先火灾和易遭雷击这是它的一大缺点。第二尤其在农村,农村的住宅,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对农村住宅是一个不设防的概念,所以农村在建设住宅地基的时候比较容易忽视,所以导致了这样的房子它的地基会处理的不好,如果地基处理的好,就像把它建在岩石上,或者把它的夯土要夯实,这样的房子还是应该能够推广的。但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这样的房子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它不能盖太高。
白岩松:
没错,您的这句话说的非常对,一定要辩证的去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且进行科学的评估,接下来我们就要继续去观察,列了很多条,但是也别忘了,更加科学的这种救援其实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村民 王焕平:
瓦片噼啪噼啪掉下来了,人也摔倒了,我们很害怕,相当害怕。
解说:
昨天晚上9点49分,永平镇芒费村的村民大都在家看电视,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大家措手不及,跑到空旷地带躲避的他们围坐在一起,生火取暖,等待救援。
村民 马永芳:
(我们从家里)出来以后就在球场呆着,社长安慰我们别慌。
解说:
他们也许想不到,此时,离他们不远,成都军区空军某部的35名官兵正在震中永平镇,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更多的救援力量在集结,凌晨1点多,普洱军分区、森警部队、武警消防等第一批先头救援部队赶到震中永平镇。
普洱台记者 雷雨甜
10月8号凌晨3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此次地震的震中景谷县永平镇芒费村柒柒社村民小组,走进村里我们就看到这个村里的房屋的受损大多是瓦片滑落和墙体开裂。这栋房子就是受损比较严重的,据村民介绍,村里43户人家,每家的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的房屋也就在这次的地震中成了危房。而这里参与救援的部队官兵们就正在对这些危房进行清理。
解说:
更快赶到的救援官兵,更快搭起的救灾帐篷,普洱景谷地震后,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的二级应急响应,让抗震救灾的措施也更快捷。
(新闻播报)
今天凌晨0:30分左右,云南省地震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地质专家强调,震区还需要防范余震
(新闻播报)
普洱台记者 雷雨甜:
现在是早上4点50分,第一批救灾帐篷已经运送到了芒费村柒柒社村民小组,在广场上这里就变成了临时安置点,部队官兵和民村们正在一起动手搭帐篷。
(2014年10月8日新闻)
景谷县武装部政工科科长 谈际师:
目前为止主要是清查危房,每个地方清查,是否有人。第二是把危房排除掉,先保证人(安全)。第三个是我们在这里搭账篷。
(2014年10月8日新闻)
本台记者 郑波:
现在是上午11点,首架打搭载着搭载着成都空军首批医护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机正在从四川城南机场起飞。
成都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处长 何强:
这是一台便携式的彩超 这是一个检水检毒的箱子 因为地震过后主要是水源的问题。
记者:
准备了多少的量?
何强:
大概就是300人 15天的量。
记者:
我听说还有成都空军的医疗救护人员?
何强:
是的,我们抽组的都江堰中心的医疗人员和我们军区空军防疫队的专业技术干部。
解说:
今天,震区3000多名救援官兵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村入户进行拉网式搜救、排险。正是有了争分夺秒的应急响应措施,芒费村的村民有了连夜搭建的生活帐篷,棉被、帐篷等救灾物资今天陆续到位。
白岩松:
其实我们传统的救灾这种心理模式是一种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越多都伸把援手是最好的。在去年四川雅安地震的三个小时之后,就比玉树地震去的七倍多的这种志愿者、民间的救援力量,最后都堵在了前往震中的道路上,当时也就立即开始引发了媒体包括整个社会的思考,我们传统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模式,是不是应该被科学的救援模式替代。
这次其实也就是搭建起了一种相对救援的这种科学的体系,这一点我觉得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接下来继续联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副秘书长金磊。金秘书长,您觉得现在我们逐渐已经习惯用科学救援去代替以前的这种激情救援,它的这种科学救援在遇到这种地震的时候,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关键方面?
金磊:
因为作为这次大家看到的这个救援的能力,明显的综合能力在增强,实际上应该我们说在全国的省份里面,云南实际上在2000年就有了减灾规划。2011年的3月23日、24日,缅甸7.2级地震以后,就已经警示了云南省新的一轮地震的活跃期到来了,它就立即制订了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的处置方案,并且提出了“抓六,防七,警惕八”的这样的一个思路,它的备灾防灾的思路特别有科学性,叫主动防灾、充分备灾、科学救灾、有效减灾,并且它又经过了今年5月24日、5月30日云南德宏的两次地震,创造了6级地震零死亡的这样一个情况,这些情况都使得我们看它这次防灾,它有它的科学的经验,这个科学经验如果我们简单的总结,它这个未雨绸缪做的好,是它的一个基础,统一指挥是它应急救援的一个灵魂,技术支撑是它应急救援的一个保障,精准的救灾是它高效救援的一个根本,这些地方都比过去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
白岩松:
好,接下来我们就关注一个长期以来其实大家的这种看法也不一定完全是一致的,比如说地震即将发生前所做的地震的预警,哪怕早10秒,或者早20秒,今后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解说:
昨天晚上9点49分39秒,当云南省普洱市景谷6.6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强烈的震感让很多当地的市民从室内跑向了室外,其中就包括家住普洱市某小区6楼的居民阳女士,但不一样的是,阳女士及其家人对地震的反应速度要明显快于她周围的邻居。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市民 阳女士:
昨天晚上我有震感的时候,我的手机报警大声响了,这个时候我就带着我女儿冲下楼了,这个手机一直在不间断的报警,一共报了17次。这个时候我就一直在奔跑,因为我们家住六楼,我跑到楼下,二楼三楼那些人才下来,反正我是比他们快了好大一会儿。
解说:
阳女士所说的手机报警,是她在手机里安装的一个叫“地震预警”的客户端,这个手机软件在昨天晚上,几乎是与地震发生的同时,向阳女士的手机发出了警报声以及地震地点、震级等相关信息。跟阳女士一样安装了相同手机软件的还有普洱市的宋志刚先生,昨晚,手机的报警声让宋先生一家及时确认了地震信息,并做好应对地震的相关准备。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市民 宋志刚:
我打开手机看那个预警提示,接着报警就响了,听到以后马上家里房子在摇晃,电视机也在跟着摇晃,看到这个情况以后,我就告诉家人别紧张,找到家里面靠墙角地方安静呆着,安装这个软件以后,我心里面有相应准备,发生地震的时候不是很慌张。
解说:
此次在普洱市景谷周边居民所接收到的手机报警信息,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地震预警手机软件。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也许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实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别。与“地震预报”不同,“地震预警”并不是提前预报,而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利用地震波与电波之间的时间差,在地震到来之前,将地震消息通知离震中较远的人群,使其有数秒至数十秒的逃生时间。短暂的几秒钟,往往能成为人们避险的黄金时间。
成都市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 王暾:
三秒钟的预警时间可以减少人员死亡10%,举个例子,在一楼或者二楼的人就可以紧急疏散出建筑。 那么更高层的(人员)可以采取适当措施避险。
解说:
正是因此重要性,国家在2007年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就提出了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总体目标。2013年,一个总额达20亿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项目立项。
(2013年2月20日新闻)
国家地震局工作人员昨天(19日)表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进入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将用五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5000多个台站,组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解说:
然而,因为目前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因此地震预警还存在着如预警盲区、对中小地震减灾效果不显著、估算的地震参数和预测烈度可能存在偏差等等问题。
白岩松:
我们来看一下,就在地震到来你身边的时候,你哪怕拥有3到10秒钟这样的一个时间,恐怕安全系数就会大比例的上升。我们看如果10秒钟有预警的话,人员伤亡要减少39%,如果60秒的话,人员伤亡就会减少95%,这当然应该是个好东西。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连线金磊副秘书长,金磊副秘书长,您怎么看待未来发展的发展?昨天的预警是一个民间这种科研机构,今后官方是否应该更快速的去发展它?您的态度?
金磊:
我想应该是官方应该是支持这样一个新生事物,但是要知道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国家有《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地震的防灾减灾法》,它都明文的规定了,在地震预报上要经过政府部门的评审,政府部门严格的程序才可以公布出来,所以这样的一个情况给我们一个改革的思考,我们这方面应该由国家的地震局应该主动向公众来公示,并且尽快的论证这样的一个成果,应该有它一个程序,应该有这样的新生事物一个发展的条件,但是也万万不能由于预报这样的失误造成一个社会的危机。
白岩松:
或者是恐慌,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的确,非常感谢您带给我们的解析。现在存在着一个悖论,民间如果能够预测准了,一共就给你抢出几十秒,或者10秒的时间,如果按现有的规定,是要报政府部门,最后批准再发布,早已经过了那种黄金的对人们生命救援所需要的时间了。因此需要改变思路,因此也需要更大气力的去发展它,因为中国太大了,按了葫芦起了瓢,而生命又是第一位的,所以早预警早安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