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0月13日电 (记者 姜煜)中国国务院本月初公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预算法修正案。有外资银行经济专家称,这为中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债务管理和运作勾勒出了新框架和规则,新框架为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置换和重组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降低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相比以往,新框架就地方政府举债主体、举债用途给出了更清晰的指引。总体而言,未来地方政府的所有举债都必须纳入新框架;地方政府对以其名义发行的任何债务都将承担直接责任;举借的债务必须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公开披露,并且政府性债务将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一项硬指标。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框架将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降低爆发严重债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的尾部风险,因此对银行部门而言是利好。同时还将降低债务负担高企及房地产活动持续下滑导致政府投资支出急剧收缩的概率。新框架还有助于加快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步伐,缓解政府融资对企业融资的“挤出”效应。
她表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法律上透明、成本更低的渠道举债将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债务高企给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到更规范的预算管理并将地方政府债务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区分开来,有助于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遏制高风险、不透明的融资活动,从而有助于控制未来不良贷款增幅。
“允许地方政府正式、公开地发行债券以取代目前缺乏透明度的一些做法有助于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这对于国内外机构投资者而言是利好,并可能进一步降低银行在金融媒介中的作用。”汪涛说。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增加的势头能够因此得到遏制。他分析说,地方政府的融资来源将会发生变化,即从影子银行和企业债转变为地方政府债券,这将有效地为地方政府债务减少期限错配的风险,同时减少利息负担。从长期来看,这也可增强地方政府借贷的市场约束。
据朱海斌分析,在新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将被纳为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评估的主要指标。地方政府也需密切监控预警指标,比如新增债务、债务率、偿债率和逾期债务。这些措施均有助于削弱地方政府官员过度借贷的动机,并遏制金融风险。
“中国正持续尝试在地方债务的"借、用、还"方面建立适当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明确分工和责任,以及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可持续性”,大华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此认为。
该报告称,中国国务院发布的这一新的指导原则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政策实施和债务状况的好转可能还需要一段的时间,但最新的变化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中国已经意识到了潜在的问题,并正在采取措施应对一些关键性的薄弱点。
作者:姜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