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片
迟福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记者:有评论认为,四中全会推出了依法治国升级版,中国的政治生态由此吹来新的空气,面临下行压力与转型难题的中国经济也将迎来新的红利。对此您是否认同?
迟福林:“依法治国升级版、中国经济新红利”,用这两句话来概括四中全会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十分恰当。本次会议为“法治中国”作顶层设计,以法治为改革护航。
中国改革开放的36年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36年,此次四中全会提出“法治中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总体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确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
我们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生活中各个矛盾问题凸显,这种背景下,推进依法治国可以在多方面释放改革和经济的新红利:第一,让人更坚信中国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可以全面释放市场活力、社会资本活力和创业创新活力。第二,通过依法来打破各种垄断,为公平竞争提供新的市场空间。第三,市场的主体权利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公民和企业的财产权利得到保障,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更安心来投资。第四,用市场经济调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使更多人来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可以说,“法治中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是一般的红利,而是更高层次、更具有深远影响、更有长期作用的红利。
记者: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您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迟福林:印象深的有很多。
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这一点,并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从决策到执行、结果都要公开,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等,这些都是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司法改革方面也有很多亮点,如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句话:“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分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主题,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治国方略。
对于法治和改革的关系,我想用四句话来解读:改革要依法有据,改革要在法律框架内、法治轨道上进行;立法要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司法改革、行政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要形成建设法治国家的主要推动力;立法要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事业进一步推进,越需要让法治与改革同频共振、砥砺前行,越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凝聚共识、推动发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