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7日电(财经频道 陆肖肖) 近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的传统媒体法人微博“从企业看信心”经济形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西安。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在这片“八百里秦川”的土地上,企业正逐渐适应经济“新常态”,并通过科技创新,日益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不惧经济放缓企业领头人对经济“有信心”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三季度GDP增速为7.3%,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4%。其中,三季度增长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三季度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工业生产基本保持平稳,市场销售也稳定增长,三季度的数据再次印证了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
在谈到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一问题时,西安企业家纷纷表示对经济“有信心”。西安杨森制药总裁凯撒(外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经济100%有信心,”与多个西方国家近几年经济增速在1%左右相比,“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感到骄傲,中国经济还将持续稳定增长。”
法士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大开在谈到经济“新常态”时表示,“新常态”会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但他提到,这种调整是“对于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的果断喊停,是为了追求更健康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保护环境。”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李大开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调整,可以帮助淘汰汽车行业落后产能,规范市场秩序,对于资金充裕、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企业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调整准备时间。”
着眼未来发展科技创新为企业增添活力
基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考量,本次采访的四家企业均将大量资金投入科研领域。面对经济“新常态”,有了先进的技术做基础,西安企业显示出了十足的底气。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我国新一代大推力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国家。另外,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积极探索数字化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多型号发动机燃烧室身部等复杂结构零件的整体制造。
不仅仅是航天技术,航空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分公司,作为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重要研制和生产基地,一直坚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思路。西飞目前已经构建起“国家级技术中心”,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技术、管理和技能人才。近年来,西飞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先后为美国波音、欧中空中客车等公司提供零部件,已拥有了制造世界先进飞机的能力。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制药公司之一,西安杨森制药更加注重对科技的投入。目前西安杨森已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且成为强生公司的第四大研发基地。数据显示,每种新药问世需要花费20亿美金,面对如此高昂的科技投入,杨森制药中国研发与科学事务负责人赵大尧表示,“创新必须是一个制药公司的基点,也是经济效益提升的推动力。通过医药创新科技的发展,许多疾病可以治愈或者转化为可控疾病。”
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法士特集团有着更深的体会。2005年,法士特经营业绩大幅滑落,企业进入了一个十分困难的时期。之后企业转变经营思路,坚持推进技术改造,使企业走出了困境。法士特先后投入技改研发资金数十亿元搭建创新平台,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专业化智能生产线等先进水平的研发制造基地,形成并建立了包括激励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合理分配研发成果收益等在内的创新机制。(中新网财经频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