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位于江苏淮安的江苏省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举办中国古代刑具展,展示中国古代近两百种刑具,包括老虎凳、乳夹、剥人皮等酷刑。(10月27日中新网)
作为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举办古代刑具展的目的无非是想以此来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但是古代刑具展这种形式却值得商榷。古代的刑具其实是古代律法的产物,其存在的意义实际上是为皇帝维护自己统治阶级的地位服务的。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古代的各种酷刑和刑具所代表的并非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甚至可以称之为一种野蛮的刑罚。老虎凳、乳夹、剥人皮这些残酷的刑罚早已经被现代社会所抛弃。
提起廉政文化,当然我们离不开历史上那些清官、那些廉政故事,但古代刑具甚至酷刑并不能称之为廉政文化。如果将古代酷刑作为一种廉政文化,那其实是对廉政文化的一种误读。因为现代社会的廉政文化应该建立在文明与法制的框架之下。很显然,刑具、酷刑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古代刑具与酷刑的确可以给人某种震撼,甚至让人产生恐惧。但这种恐惧未必能产生廉政教育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讲,用古代刑具展来开展廉政教育,实际上所宣言的依然是“人治”思维,寄望于通过刑具、酷刑来使人不敢贪腐,而不是制度的约束,不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老虎凳、乳夹、剥人皮,这些残酷的刑罚本来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可今天却被当作了廉政教育的题材。这种现象很值得反思。开展廉政教育的目的既要宣扬廉政的典型,也要用反面典型来警示公务人员不能贪腐。如果类似于“清十大酷刑”那样的古代刑罚也算是廉政文化的话,我们的廉政文化未免就显得有些过于简单了吧。从安徽六安“埋子奉母”的所谓“孝道”公益广告,到江苏淮安的古代刑具展,我们所看到的其实都是对传统文化不加选择所造成的怪现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才应该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古代刑具展这样的文化当然应属糟粕之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