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讯 巴人悬棺葬,世界闻名。你知道吗?古代巴人除了悬棺葬,还有船棺葬,以船为棺进行土葬。在重庆境内,目前只在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冬笋坝发现了唯一一处巴人船棺葬墓葬群,神秘的是,墓葬群头部全部向着江水。巴人先民为何要以船为棺?为何全部头枕江水?想要解开谜团,不妨到国内唯一的巴文化主题博物馆—巴人博物馆看看。
墓葬棺材像独木舟
冬笋坝巴人船馆遗址,现在是铜罐驿镇政府办公楼。1954年,重庆第一机制砖瓦厂准备在这里建厂房,挖地基时挖出许多铜器。随后,西南博物院考古专家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了土坑墓52座,时代为战国后期到西汉。
在众多的墓葬中,17座排列整齐的墓葬引起了考古人员注意。这17座墓葬的棺材,看起来就像是独木舟。由于外形像船,墓葬被专家命名为船棺葬。
“这也是迄今为止重庆境内发掘出土的唯一一处巴人船棺葬。”九龙坡区文管所所长袁文革说,同种类型的墓葬同期在四川昭化县宝轮院也有出土。
可能是主人生前交通工具
陕西师范大学段塔丽教授在其论文《战国秦汉时期巴蜀丧葬习俗》中介绍,船棺葬是战国到秦汉之际巴蜀地区盛行的一种丧葬习俗,也是我国古代一些傍水而居的民族特有的葬俗。
巴人先民为何要以船为棺?“以船为棺,是古人视死如生的体现。”袁文革介绍,古人认为,灵魂不灭,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里像生前一样生活娱乐,人们常常将死者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安葬,以便他继续使用。而船,正是巴人先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巴人先民傍水而居,巴人经济三大支柱—制盐、丹砂和捕鱼都离不开船,可以说以船为家。专家推测,这些船棺或者本来就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交通工具。
奇特的是,这些墓葬,头部全部向着江边。段塔丽解释,这意味着他们是沿江水而来的人,头枕江水,正寓意着灵魂的归宿。
铜罐驿,和巴人先民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冬笋坝附近的小南海,当地人至今呼为亀亭子,即巴志所说“巴人立市于亀亭”之地。“铜罐就是铜鼎,铜罐镇一带,在古代应该是巴人的聚居区。”九龙坡区文史专家何承玖说。
巴人博物馆免费开放
2004年11月,九龙坡区投入1500万元,在巴国城修建巴人博物馆。2007年4月,巴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整个博物馆有藏品69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9件。在1500平方米的巴人、巴国、巴文化主题陈列展览中,国家一级文物巴人船棺(展出为复制品),新石器时代的石耜、石斧,长41.8厘米的战国时期巴式青铜剑等古老巴人遗物。这些和光电、影像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带你穿越千年,一起回顾神秘的千古巴文化。此外,你还能体验一把巴人的生活。现场制陶、喝巴人咂酒、看巴人舞蹈表演、射弓弩……
巴人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每日开放时间为上午9点半到下午5点。 重庆晚报记者 罗静
“炎炎夏日渐舒长,野岸悠游暑亦忘。插竹试看江涨猛,平沙待学鸟书狂。心清自是清闲诀,身静原为却老方。无事且依古树尘,闲看归客送斜阳。”这首诗是清代龙为霖作的,见于他的《荫松堂诗集》卷七《九龙滩别墅杂诗》组诗之八,描写的是他的九龙滩别墅周边情形与自己的闲适心情。九龙滩别墅,大约位于今直港大道端头长江边上。
龙为霖,字雨苍,号鹤坪,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中举,1709年成进士。迟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年),才通过多年候轮补缺,被选为蛮荒之地云南太和县(今大理市)知县,后被擢升为云南石屏州知州。继任广东潮州知府,筹建韩山书院,他撰写的《昌黎书院碑记》至今还立于韩山师范学院内。任满归隐于乡。用手指当笔写字作画,清代最有名的是高其佩(1660年~1734年),比龙氏略早。而龙氏的指书也闻名于世。“鄙人变法出新意,远征似不如近取。”“蛇引蛟龙那复计,惟闻指间飒飒惊风雨。”“头濡未敢学张颠,指动聊希逢异味。此笔由来天所赐,毕生用之无成毁。”“长枪大戟本无志,老来亦厌毛锥子。只恐视如回道人,谢却黄金索吾指。”这是龙氏在《荫松堂诗集》卷七《张彬儒邀饮面索指书濡墨挥洒聊博一笑》中的“自供状”。何承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