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1月28日电 题:“蒸湘学者”王毅:突破难题 悬壶济世
作者:唐小晴 彭建军 曹正平
创新、救死扶伤、孜孜不倦……这些都是医学博士王毅身上的闪光点,也是众人对他的评价。
今年50岁的王毅系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南华大学“蒸湘学者”,还是湖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
20多年来,他聚焦医学界“器官资源短缺”、“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佳”的两大医学难题,专注研发、大力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医学成果,包括在血型不相容情况下实现肾移植,发现盐霉素具有杀死多种恶性肿瘤干细胞的能力。
这些成就引领抗肿瘤干细胞新药的重大理论创新,让王毅因此获得中国侨界第四届新桥创新人才奖。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能够解决现实急需而他人无法解决的临床难题。”王毅说。
围绕人体器官资源短缺这一世界难题,王毅勇于从临床实际立题创新,勇闯“血型不相容”禁区。
从日本研修回国后,他克服“三无(无参考资料、无借鉴经验、无教师指导)的重重困难,制订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方案,并于2006年完成首例ABO血型不相容亲体肾移植手术,使中国成为继日本、美国、瑞典后,第四个完全突破肾脏移植血型障碍的国家,为中国肾移植发展史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而后,王毅又率领团队完成中国国内首例ABO/RH双血型不合的亲体肾移植。目前,他所在的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已常规开展这两类手术,并已完成数十例,费用仅为国外的十分之一。
2009年,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的临床应用》成为“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
专家组表示,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为中国人亲体病人移植器官资源短缺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办法。
一直以来,肿瘤都是医学界的难题。现代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早期出现转移,以及治疗后复发和放疗化疗抵抗,都与肿瘤干细胞有关,若能找到杀死肿瘤干细胞的药物意义重大。
基于此,王毅利用在美国学习的先进条件开展此项研究,发现盐霉素具有杀死多种恶性肿瘤干细胞的能力。
回国后,他推进新药创制,取得重要进展,获得抗肿瘤干细胞新药发明专利一项,并在今年新药创制国家重大专项申报中遴选为入库项目,由此引领抗肿瘤干细胞新药的重大理论创新。
为了培养临床领域更多人才,王毅决定在高校兼职任教。目前,他已培养硕士生42名,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血管内皮细胞药理与临床》、《临床实习医师诊疗教程》等医学专著和教材,还受邀在国内外做专题学术报告70余场次。他主讲的《临床技能学》本科生课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今年,由他指导的南华大学2009级本科生获得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中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王毅教授医德高尚,知难而上、乐于奉献、敢为人先。他潜心临床科研工作,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矢志不渝探索创新,为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王毅深得同事和友人的称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