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本文为陕西西部网2012年3月12日首发)西部网讯 (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家里保存了三代的10万元的存款单,只能兑换到13块钱。这两天家住皇城西路的王先生有点想不通。父亲给了他一张存单,可到了银行兑换时,却遇到了麻烦。
王先生:我爸说网上有个十几万的存单,咱也有一个,让我问一下,人家说兑13块钱。
这张就是王先生所说的存款单,除了存单数额,钢印和落款日期都已经分辨不清,王先生告诉记者,这是第一套人民币的存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十万块变成十三块钱,这让王先生很惋惜。
王先生:我有十万块钱,上面写的也是人民币,只能兑13块钱,落差太大了。
王先生:既然失去了经济价值,我就把它收藏起来。
确实够可惜的。记者随即来到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分行。从银行工作人员处我们得知,这是一张1954年我国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的存单。因为买卖不方便,第一代人民币早在1955年就已经停止使用,随后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比1万。这五套当中,除了仍在流通的第四套和第五套之外,其他三套人民币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珍贵的收藏品,被广大收藏爱好者所喜爱。
同题报道:
一张50多年前的10万元存款单,陪伴着后宰门社区王广乾一家三代的生活变迁。家住西安市新城区兴乐里35号院的王广乾,最近有点想不通:爷爷留下来的50多年前的10万元存款单,到自己手里怎么就变成了12块9毛钱了?
说起这张老存款单,王广乾笑着说:“这可是我们王家的‘传家宝’。”去年冬天,他回铜川老家,老父亲从一本泛黄的书中,拿出一张存款单说:“这是你爷爷留给我的,现在我把它给你。”
摸着历尽沧桑的老存单,记者看到,这张存款单面值为人民币10万元,和目前百元人民币差不多大小,存单上有明显的折痕,纸张已经发毛。存单正面印有“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公元一九五×年×月×日存入”、“一九五×年×月×日到期”、“人民币十万元”以及存单编号等信息,并加盖公章。背面除了当时的利率说明外,还盖有经办人和主管人的两个小方红章。因为时间久远,很多信息都已经模糊,只能看出当时盖章留下的痕迹。
手里捧着这张经历了时代变迁的存款单,听父亲讲起它的故事。50年前的事情,父亲的记忆已经模糊,只记得王广乾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经历过贫穷的老人,在那个年代,一心想着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些东西,就将积攒的10万元存了起来。老人去世后,将这张存款单留给了王广乾的父亲,到父亲这一辈,王家已经从农民过渡到工人。父亲在铜川电厂上班,随着社会的发展,王家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家里的孩子已经有了各自稳定的生活。
王广乾拿着这张存款单,先后咨询了银行方面,得知这是一张1954年我国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的存单,按照规定,当时的10万元目前只能兑换12.9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