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11月30日电(记者 庞无忌)中国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30日在天津指出,人地失调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中国进入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城镇化路径的讨论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董祚继在当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人地失调的问题在中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设用地外延扩张、粗放利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董祚继指出,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城镇建成区的面积增长76.4%,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50.5%的增长速度。
二是城镇土地开发强度偏高、布局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他以北京为例指出,当地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21.3%,但若以平原地区计算,实际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高达57%,这意味着城市一半以上的可利用土地都被钢筋水泥森林所覆盖。
三是城镇建设大规模低成本征地方式难以为继,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存在经济金融风险。一方面,城镇化发展严重依赖廉价土地供应,不利于产业结构够转型;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实际上反映了代际间人口在用地上的分配失当。
四是城乡分隔的二元土地管理模式阻碍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固化了业已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中国的城乡土地在取得、使用、收益、处置等权能设置和管理制度显著不同。而目前进城农民的土地权属尚不明确,这一边制约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另一边也导致农村土地利用不充分。
董祚继坦言,“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推进中的“明线”,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人地和谐则是一条重要“暗线”。
中国官方今年3月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今年至2020年的6年时间作为规划期。期间官方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作为目标,涉及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这就需要重点解决人往哪里去、城在哪里建、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以及村有哪些权的问题”,董祚继说。
针对最后一个问题,董祚继透露,土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包括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等方案“已经从国土资源部出手了,最后方案如何,值得期待”。(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