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十九日祭》等带动抗战剧回暖,但在横店拍摄的大批国产抗战剧仍需避“雷” |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肖黎
《四十九日祭》《姥爷的抗战》《我要当八路》……眼下,一拨抗战剧抢占荧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抗战剧又回暖了。除此之外,横店影视城也恢复了往日“炮火连天”的场景,近期热拍剧中超过一半都在“打鬼子”。明年适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剧无疑将迎来新一轮热播潮。面对抗战剧数量剧增这一现象,业内人士直言保证品质、避免“雷”剧仍是难点。
抗战剧回暖:
横店又在天天“打鬼子”
两年前,“手撕鬼子”、“箭射飞机”等情节狗血、粗制滥造的抗战剧因不尊重历史备受指责,在广电总局出手整治后降温。
不过现在,抗战剧又风起云涌。荧屏上,《四十九日祭》《姥爷的抗战》《我要当八路》《二炮手》等多部抗战剧陆续在各大卫视开播;而在有着“抗日根据地”之称的横店影视城,又恢复了以前枪炮齐鸣的盛况,用知名编剧高满堂的话说,“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
在不久前结束的2014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参展剧中超过一半的新剧都是抗战题材。楚天金报记者还通过查阅广电总局备案公示的电视剧目发现,今年1月至11月,近代革命题材多达150部,其中多数为抗战剧。
对于抗战剧的多产现象,一家卫视购剧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楚天金报记者,“广电总局对于古装剧等题材管控相对严格,配额较少。抗战剧则不受配额限制,同时也比较容易过审。”
提倡去雷化:
成本低更难彻底避雷
日前,有关部门提出抗战剧“去雷化”要求。金报记者也注意到,就目前新一轮播出的抗战剧来看,都在积极去“雷”,比如《四十九日祭》题材严肃,而《姥爷的抗战》《虎口拔牙》等剧走幽默路线,有传奇色彩却不离奇。
“以往的雷剧因为不注重剧本的质量,所以总是会出现不合情理、逻辑混乱的情节,这就需要制作方把拍剧当成一项事业而不是生意来看待,各方面都提升质量,例如如何把剧本写得扎实一些,人物塑造得深刻一些,不要随便写个剧本找几个演员糊弄观众。”谈及抗战剧去雷,《虎口拔牙》导演潘军认为,这不仅制作方要自觉,电视台也需把好关,“电视台只要不买那些雷剧,谁还会去拍?”
不过,仍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明年“一剧两星”增加电视台购剧成本,会使抗战剧品质更难保证。电视剧资深制片人张春明说,“对中小成本的抗战剧来说,成本减少,抗战剧要彻底避雷很难”。《永不磨灭的番号》导演徐纪周更透露一些抗战剧的单集成本已经压到60万了,基本回到了五年前的价码,“预算在那放着,想要规避雷剧,挺难的”。另一方面,抗战剧扎堆涌现难免同质化,徐纪周就直言:“好多抗战戏曾经都跟我洽谈过的,我实在没有看到什么新角度、新人物、新诠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