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对于境外注册组织在境内活动,目前法律确实缺乏规范,不过,即便如此,这些看似“高大上”的组织的许多运作手法,已明显与现在法律相悖。相关部门有责任介入调查处理。
媒体报道,中国营养协会,与公众熟知的中国营养学会仅一字之差,自称是经过政府部门批准成立的行业协会,但在民政部网站上却查询不到相关记录,只用交纳1.45万元的会员费,就能成为协会的副理事长。如今,遭到业内人士质疑的“中国营养协会”,又开始筹备2014年年会并开始招揽合作赞助商。
在调查中,协会工作人员称协会是在香港注册,然而在香港警务处社团事务处的资料中查询不到该协会的任何注册信息,仅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司注册处查询到一家名为“中国营养协会有限公司”的企业。
这个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之前的世界奢侈品协会(简称世奢会)就是个例子。当我们仔细审阅世奢会、中国营养协会的牟利路径,就会发现,这套模式其实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利用某些企业对获得“权威组织机构”认证相关收益的追求,将自己包装成可以满足以上需求的万能型平台。而在整个过程中,那些花高价买个副理事长、终身会员之类头衔的企业,难道全都是傻子吗?或许其中一些企业心里对此很清楚,但他们同样是在扮演着舞台上的角色,其间的利害关系早已事先计算。企业通过成为中国营养协会终身会员,可以让部分消费者误读为某种被官方认可的权威品牌,从而获得更为巨大的收益,这恐怕才是那么多企业甘心成为局中人的原因所在。
率先爆料中国营养协会存在诸多疑点的顾中一一语道破天机,“据我所知,中国营养学会在十年间应该是没有认证产品,或者说拿整个行业的协会名义来给一个企业颁奖的行为。那它就寻求一些山寨机构的这种服务,可能有一些企业想要一个产品来认证,或者是想要获得一个什么奖之类的。”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明了中国营养协会获得“市场认可”的游戏逻辑,那就是一些参与者都没有真正把协会的真假当回事,只不过是利用其高度仿真的“中国”、“协会”,各取所需共享蛋糕。这样的合谋,将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对正常市场竞争秩序也将造成冲击。
类似打着“中国”、“世界”XX协会的敛财,难道就管不了?对于境外注册组织在境内活动,目前法律确实缺乏规范,不过,即便如此,这些看似“高大上”的组织的许多运作手法,已明显与现在法律相悖,例如,中国营养协会在民政部备案,实际上却没有;该协会称自己只是专业学术团体,却对企业单位进行品牌荣誉认定和授权。这些都有欺诈之嫌,相关部门有责任介入调查处理。
从当年的世奢会,到如今的中国营养协会,都在演绎着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如果“走捷径求偏财”的社会心理基础不得以消除,各色怀揣着不同目的、在心照不宣中将戏码推向高潮的演员不退场,那么揭穿一个中国营养协会,依旧阻挡不了更多的效仿者。
毕舸(媒体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