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薄熙来为赵本山颁奖 |
2009年王立军在重庆市公安局会见赵本山和徐明 |
赵本山与小沈阳等欣赏王立军书法,徐明、雷政富等在现场。 |
在东北三省,赵本山就是辽宁的骄傲,多年来一直是当地最响当当的“品牌”。近日的几条舆论,再次将赵本山推至风口浪尖。12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刊发了司徒格子一篇名为《各类谣言传满地本山能否挺过去?》的文章。(12月30日澎湃新闻网)
显而易见,近期网上有两种平行的声音在交错围殴赵本山,让公众云里雾里,看不清本山的真面目。
一种声音是尖锐的文艺批评。比如有评论说“没法让中华民族发笑的赵本山,已然脱离主流文化。而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无异于进入了一种囚笼”。
另一种声音是涉及赵本山个人品行、甚至与黑社会牵上关系的各种传闻。27日晚,微博被赵本山刷屏,一则“赵本山被抓,家中搜出20吨黄金”的传闻至今仍在发酵。赵本山的几位徒弟相继出面辟谣,还晒出赵本山打篮球的近照。
应该说,文艺批评是理性的声音,哪怕一段时间较为集中于某个演艺界的公众人物,也是正常的。在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事实上,对赵本山作品的批评早就见诸媒体,主流媒体也有发声。几年前,《人民日报》就发表张颐武的《赵本山“特长”与“特短”通俗与庸俗》一文,直指赵本山的“特长”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特短”。“有时通俗和庸俗只有一步之差,有时适应观众和迎合观众也只有一步之差,稍有不慎,就难免会失掉必要的分寸。”
良药苦口利于病。文艺批评是针砭时弊的良药。只有说真话、摆事实、讲道理,旗帜鲜明开展批评,才能明辨是非,繁荣文艺。近几个月,几位知名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抨击赵本山的小品、电视剧格调低下,甚至有人断言赵本山时代已经过去。
但是,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里,一方面文艺批评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理性,不随意戴帽子、打棍子,将引导文艺作品引导到核心价值观上来;另一方面,要宽容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辩论的声音。真理越辩越明,不比谁的嗓门大,而看谁更有理,更能说服公众。
众所周知,与文艺批评截然不同的是,谣言的负能量,不仅能在一夜之间玷污公民的名誉,还可能从根本上破坏公众对政府、社会及治理体系的信任,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时下,人们看到,环绕在赵本山周围的,批评与传闻齐飞,吐槽共涉黑一色。如果谣言穿上批评的马甲,就会肆无忌惮地插上了翅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混淆视听,误导公众,受伤的不仅仅是赵本山本人。
如果放任谣言淹没对赵本山的批评,那么,就会失去批评应有的功力。此间有评论发声:本山大叔,你人在哪儿呢?现在赵本山的身份认证依然是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既如此,赵本山是否涉黑,火力集中的批评是否意味着赵本山摊上啥事了,等等,相关部门不应一直保持沉默,期待尽快对此作出正面回应,不再让谣言与批评混杂在一起忽悠公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