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月1日电(记者 徐扬 孙仁斌)从1日开始,中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环保法。经过多次修改和征求民众意见,特别是新增了对环境违法行为多项严厉处罚措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有舆论称中国将开启依法治污新纪元。
新修订环保法强调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明确地方政府既要对地方经济发展负责,也要对地方环境质量负责;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计罚,上不封顶;违法企业和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将被记入社会诚信档案,信贷、流动资金和进出口等方面都将受到管制。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认为,中国政府已明确将治理污染定为国之要务。李克强总理则称要向污染“宣战”。新修订的环保法或许是实现这一承诺而迈出的最为坚实的一步。
严法应时而出,凸显了中国政府铁腕治污、猛药去疴的决心与力度,也凸显了中国发展转型阶段承受的巨大环保负荷。正如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所说,呵护碧水蓝天,需要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护航”。
“以前环保部门手中的权力有限,对企业一次性罚款最高上限10万元,企业不在乎,我们环保部门还常常被骂"以罚代管"。”辽宁省一位基层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按日计罚原则上可按照企业违法的情况,一直罚下去。拒不整改,企业将面临天价罚单。”
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相伴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辽宁省一处以加工染色玛瑙闻名的镇区,因玛瑙染色需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被污染的井水成了绿色,当地村民戏称为“绿茶”。当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当地采取了整改措施。但这些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的持久危害,短期内很难彻底消除。
类似的环境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雾霾围城、土壤重金属污染、“水中抗生素超标”、“牛奶河”……一再挑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放在突出地位的新理念,2014年10月份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治乱需用重典”。新修订环保法这些力度空前的措施符合了民众对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的期待。
这部法律通过各种手段给企业和监管部门戴上紧箍咒,包括鼓励公民可进行环境违法举报,社会组织依法参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直至提起公益诉讼。
2014年12月30日,江苏常隆农化公司等6家企业被判赔偿环境修复费用1.6亿余元,这成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民事赔偿。今后,类似的环境公益诉讼将会受到法律的鼓励和保护,企业违法排污也将受到全方位的监督。
“这实际上是用法律的手段来迫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强环保投入,转型升级,寻求更环保、科学和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式。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以法治、环保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仅是迫在眉睫,而且是重中之重。”辽宁省环科院院长赵军说。
数据显示,近年来环保部门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2013年,最高法最高检司法解释出台后,环保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的案件有700多起,超过了以往10年移送案件总数。2014年上半年,环保部门向公安移送案件达800多起,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总数。
据了解,目前中国涉及环保方面的法律约30部,行政法规约90部,还有大量的环保标准。专家指出,如此卷帙浩繁的环保法律法规,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环境恶化的势头。
“环保法是环境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规定的是基本的环境制度。它的修订和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意味着中国开启了依法治污的新纪元。但完善法律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实施的效果,还在于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贯彻执行以及公众和社会的监督。”赵军说。
作者:徐扬 孙仁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