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公咨委”成为广州城市公共治理的热门词汇,市民耳熟能详。三年来,广州成立各种各样的公咨委—同德围公咨委、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城市废弃物处理公咨委等。根据广州市法制办的统计,广州近年来在重大城建项目、地区综合整治、城市废弃物处理、水环境整治和异地中考等方面,成立了5个市级,4个区级,2个街、社区级的公众意见咨询委员会。委员人数近200人。
广州的公咨委到底是干啥的?它们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在短短三年里就得以在全市推广?
诞生:市长点题试点后全市推广
说起来广州成立公咨委有些偶然因素。全市首个公咨委—同德围公咨委的成立跟市长陈建华有关。2012年广州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韩志鹏看到同德围地区30万街坊的基础设施极度缺乏,将自己的政协提案写成万言书在会上交给市领导。此后市长陈建华立即带人前去调研,发现确实如此,于是要求市政府对其开展综合整治。动手之前,各部门要先向同德围当地街坊征询一下意见,陈建华要求成立一个民意搜集机构。2012年年初,同德围综合整治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就这样成立了,简称同德围公咨委,这是一个全新的民间组织。
在同德围公咨委成立之后,运作顺利,很快搜集到1000多条街坊意见,形成包括新建高架桥、医院、学校、公园、地铁等一共10个整治项目,政府在实施这10个项目的过程中,碰到有居民维权的,公咨委很快就协调化解了。
看到同德围公咨委不仅帮街坊解决了问题,也帮政府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中协调矛盾,广州市政府觉得这一制度可以推广,于是在2013年4月出台了制度要求重大城建项目都必须成立类似的公咨委。金沙洲公咨委、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等也很快成立了,公咨委制度在广州得以大范围的推广。
如今,各种公咨委成立已经两三年,部分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同德围公咨委帮助实施了10项同德围整治项目,解决了30万当地居民的困顿局面、金沙洲公咨委也为10万洲民争取到16项基础设施项目,解决了民生难题。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则让搁置了10年的广州大桥拓宽工程得以启动,同时还暂时搁置了广州第二条B R T工程。不过,并不是所有公咨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运作:大部分开会讨论
截至目前,广州城建领域共成立了5个公咨委,可分为两大类— 区域公咨委、专业公咨委。
“区域公咨委”侧重解决区域性综合事务,包括同德围公咨委、金沙洲公咨委;“专业公咨委”针对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包括城市废弃物处理公咨委、城建公咨委。东濠涌公咨委属于这两类的“交集”,既涉及“治水”这一专业领域,又结合了东濠涌周边整治。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城建公咨委采用“投票表决+讨论制”的议事规则,其他4个公咨委的议事规则多采用“讨论制”。2013年9月14日,城建公咨委就是否同意广州大桥拓宽进行表决,最终结果为12票赞成、8票反对,8张反对票与近年来广州大部分听证会“全票通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有固废公咨委委员介绍,该公咨委涉及内容较为宏观,不方便通过投票表达意见,主要以开会讨论的形式表达诉求。
公咨委委员们除了“开开会”,到基层调研、撰写建议书等也是履职手段。去年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在全市铺开,广州市城管委便安排了多次固废公咨委委员视察,还有委员暗访“定时定点”试点小区。固废公咨委委员“巴索风云”坦言,他就垃圾分类处理提出的多项立法建议在市城管委的一些法规修订中已有体现。
成员:市民委员近一半
在城建领域5个公咨委中共有委员144人。其中,市民代表占比最重,达到46.53%;利益相关方代表“紧随其后”,占23.61%;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两类,分别占比15.28%和14.58%。同德围公咨委主任韩志鹏曾用“草根的”总结公咨委的特点,“市民代表占比近五成”的数据印证了韩志鹏的这一看法。
从类型上分析,“区域公咨委”更关注“草根声音”,市民代表的比重也是最大的。例如,37名同德围公咨委委员中,市民代表就有25人,占了六成七;金沙洲公咨委有29名委员,其中包括了20名市民代表,占比更是接近七成。以上两个公咨委均没有专家学者代表。
“专业公咨委”除了倾听“草根声音”,还引入了专家学者代表。城市废弃物处理专业性很强,目前城市废弃物处理公咨委有11位专家学者代表,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在招募公咨委委员时,针对七大专业领域分别招募一名委员,以保证公咨委的专业性。
公咨委的制度设计中,还没有忘记利益相关方。据统计,利益相关方代表一般为企业,例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咨委的5名利益相关方代表均来自资源回收企业或行业协会。此外,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还针对不同的议题招录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代表。
点评:政府从一元领导到多元协同的转型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是首个提出“同德围模式”的学者,在他看来,广州公咨委制度意味着新时期中国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从政府一元领导到多元协同的转型,这个具有全国意义。他认为,现在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在建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社会矛盾、社会利益多元化。广州通过公咨委制度这样一个平台,协商民主,解决了许多利益平衡的问题。
对广州公咨委制度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陈晓运则认为,广州公咨委制度为广州甚至为全国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基层探索,就是怎么在社区里面把这些有能力、有意见、想表达而且有渠道的人选拔出来,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安排一个有效的议事规则,最后这些意见与政府的一些政策能够有效磨合和融合起来。
公咨委运行样本调查
A
同德围公咨委:使30万居民开始“解围”
成立时间:
2012年2月23日
特点:创造诸多第一,诞生首条由民间发起动议的高架桥,普通市民首次走进市政府常务会议
作为:同德围南北高架桥建成通车,30万街坊有了医院、学校和公园
原本谁都不想离得太近的同德围南北高架桥,经过三轮近十次讨价还价之后,大家服从大局各自让步,工程得以开工。
— 同德围公咨委成功协调街坊们的矛盾
广州同德围公咨委的成立是一系列政府、民间合力的偶然结果。它创造了诸多第一:广州成立的第一个公咨委;诞生了第一条由民间发起动议的高架桥—同德围南北高架桥;普通市民何世江和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第一次走进广州市政府最高决策地— 市政府常务会议。
同德围公咨委成立时首批成员只有20人,后扩到37人,除8名来自人大政协、企业媒体的代表外,另外29人全部是同德围街坊,占比78%。
同德围公咨委首个任务是为市政府发布的《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任务》收集公众意见。在一个月内,1000多条意见汇集到公咨委手里,每一条市政府都安排对应部门进行回应。正是在这次意见征集中,同德围街坊、退休工程师何世江提议修建同德围南北高架桥。
对收集回的意见市政府非常重视,市长陈建华甚至让韩志鹏和何世江走进市府常务会议。普通市民走进市政府最高决策机构进行平等对话,这创造了广州的纪录,在国内其他城市也未有先例。
有了政府的支持,同德围公咨委再回去和街坊们协调矛盾也非常顺利:经过三轮近十次讨价还价之后,大家各自让步,同德围南北高架桥得以开工;一度因为抗拆被迫迁址的地铁鹅掌坦站也回来了;成功说服大部分街坊接受南德变电站。同德围公咨委成立3年,不仅为30万街坊带来了同德围南北高架、中学、医院、公园,彻底解决了同德围的历史欠账,更启发了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公咨委制度。
B
城建公咨委:工程是否上马 独立讨论民主表决
成立时间:2013年5月
特点:在政府决策前对工程可行性进行讨论和表决,常以民主投票进行决议
作为:促成广州大桥拓宽工程上马,暂缓广州第二条BR T工程
我们一定会对所讨论的项目秉承独立客观的立场,不会成为政府上项目的推手,不仅会研究各种城建项目的可行性,也会研究其不可行性。— 城建公咨委多名委员表示
广州城建公咨委(全称“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常要在政府决策前对某个工程是否可行进行讨论和表决,这使得它常以投票进行决议,这在其它公咨委极少出现。两年内城建公咨委做了两件影响较大的事:一是促成广州大桥拓宽工程上马,二是暂缓广州第二条BRT工程。
广州大桥常年塞车,2012年市政府打算对广州大桥拓宽。市政府先将项目交城建公咨委讨论。城建公咨委先选出可能受工程影响的周边小区业主代表5人,一起讨论,其中4名代表反对,认为存在噪音等污染,并希望改为建隧道或双层桥。城建公咨委又请专门的工程单位对这些意见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是建隧道和双层桥不可行,而拓宽大桥对交通会有明显改善。
在充分探讨后,城建公咨委进行不记名投票,最终12票赞成、8票反对,内部通过。对此反对业主虽然无奈,但也表示接受。如今大桥拓宽工程已动工近半年。
中山大道首条BR T建成之后,能否推广建第二条BR T?广州市政府也将此交给了城建公咨委讨论。在讨论前,城建公咨委先请广州市交委提交了8条备选的BR T路线,每条的造价、技术特征都逐一分析。在对技术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后,城建公咨委认为目前实施第二条BRT的条件还不成熟,内部投票最终决定暂缓实施。
C
固废公咨委:从细节推动广州垃圾分类
成立时间:2012年8月
特点:首届高调活跃,第二届低调实干
作为:参观垃圾处理设施,考察外地垃圾分类,举办公众论坛,带领学生实践
广州垃圾分类处理已经过了最重要的决策期,现在是落地期,这就要求委员得有调研和实践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否则就是泛泛而谈。— 固废公咨委委员说
两周多前,广州第二届固废公咨委(全称“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召开年度论坛。在第一届任期中,委员们参观过广州垃圾处理设施,调研过广州三大垃圾分类媒体样本,参加过垃圾分类专项检查,考察过外地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还联合南都举办过垃圾分类处理公众论坛。
“相较于首届公咨委,本届公咨委当中多了一些‘实干派’。”两届固废公咨委成员“巴索风云”称,委员“松松老爸”带领中学生亲身实践垃圾分类,曾获市长陈建华点赞;而杨静山委员在西村街创立的垃圾分类新模式,正在为低值回收物的“应收尽收”找方法,并成为领导们的参观对象。
与首届固废公咨委相比,第二届公咨委显得低调,公开会议少了很多,一些“大炮”委员也较少开腔。
固废公咨委副主任郭艳华对此回应,委员们在通过公众论坛、实地调研、暗访等方式履职。此外,有的委员还提交建议书等方式就固废处理等领域的专业问题给政府提供意见。“巴索风云”介绍,他提出的一些立法建议被广州市城管委采纳。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梅雪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