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法国巴黎的《沙尔利周刊》总部7日遭到武装分子袭击,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宣称对该事件负责。
《沙尔利周刊》以刊登讽刺性漫画著称,先前多次因刊登政治和宗教人物漫画引发争议。2011年11月曾因封面刊登涉及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遭炸弹袭击。主编斯特凡纳·沙博尼耶多次收到死亡威胁,并因此生活在警方保护之下。
现场
武装分子高呼“我们已经为先知复仇了!”
据报道,当天11时30分左右,至少有两名蒙面武装人员持冲锋枪和火箭筒袭击了法国讽刺杂志《沙尔利周刊》的总部办公室,并与警察交火。袭击已造成包括周刊主编在内的12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警察。伤者中至少有3人生命垂危。
这次发生恐怖袭击的地点在巴黎第十一区,那是一处繁华的街区。据现场媒体报道,恐怖分子在袭击中使用了冲锋枪,而且朝着死者尸体继续开枪,非常残暴,“这实在是一起令人发指的袭击”。
了解事件调查的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记者,武装人员劫持了一辆轿车,在逃离时还撞倒一名行人。
目击者伯努瓦·布兰热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说:“大约半小时前,我看见两名用黑布蒙面的男子持冲锋枪进入杂志社大楼。几分钟后,我听到许多声枪响。”布兰热说,他看见这两名男子随后逃走。
另一名目击者在附近一座建筑楼顶拍摄下袭击场面。视频中,一名袭击者高喊着“复仇”等口号。
法国电视台援引警方的消息说,目击者在现场听到,武装分子袭击时高呼:“我们已经为先知复仇了!”
一名法国警官在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时说,警方正在抓捕逃逸的武装分子。目前巴黎安全警戒级别已经提升至最高。
巴黎副市长布鲁诺·朱利亚尔先前说,包括一名警察在内的6人伤势严重。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人是否已计入死亡人数。
警官罗科·孔滕托说,有10人在这起事件中受伤。根据他的描述,事发现场如同“大屠杀”场面。
法国总理府说,最高反恐级别将扩大至巴黎大区范围,安全机构将加大对新闻机构、大型商场、交通车站和宗教场所的保护力度。
当地时间14时,法国政府在爱丽舍宫总统府召开部长级会议。
声音
奥朗德呼吁全国团结一致
法国总统奥朗德强烈谴责此次袭击。他在袭击现场说:“这无疑是一起恐怖袭击。”他说,法国近几周已经挫败了几起恐怖袭击图谋,法国将加强警戒,防止此类袭击再次发生。奥朗德还呼吁全国团结一致,并要求保护所有可能遭受类似袭击的地点。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当天发表声明,谴责这起“残暴”事件。他说,英国将和盟友共同对抗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卡梅伦在社交网站上谴责这一袭击事件“令人愤慨”,表示英国人民将和法国人民并肩作战。
分析
《沙尔利周刊》频频遇袭 极左激进初衷不改
这家法国杂志社为什么遭遇袭击?实际上,《沙尔利周刊》一直因为它涉及宗教的漫画触发巨大争议,这也不是这家杂志社头一次遇袭。
争议连连 主编受死亡威胁
《沙尔利周刊》的“恶名声”可以从2006年说起。当年2月,《沙尔利周刊》转载了一家丹麦报纸涉及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引起穆斯林世界震怒。
2011年,《沙尔利周刊》又刊载了一幅涉及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引起巨大争议。因为这幅漫画,报纸办公楼遭到汽油弹袭击,这家杂志社也因涉嫌种族歧视而被告上法庭。不过,《沙尔利周刊》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在2012年惹出更大的风波。
2012年9月,这家杂志发表了数幅影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包括一幅裸体漫画。当时,一部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国影片在一些伊斯兰国家引发大规模反美抗议,美国驻埃及和利比亚等使领馆遭武装分子袭击。
《沙尔利周刊》的漫画也随即在法国和一些伊斯兰国家掀起抗议波澜。法国一些重要的伊斯兰教团体领导人表达了愤怒情绪,一些伊斯兰国家爆发了反法示威。法国外交部担心这一事件可能引发反法暴力事件,曾一度关闭了法国驻伊斯兰国家的20多个使领馆、文化中心和法国学校。
《沙尔利周刊》也因此受到袭击威胁。一名男子曾在网站留言,称打算杀死《沙尔利周刊》主编。另外,周刊的网站也受到了攻击。
有报道说,在袭击事件不久前,《沙尔利周刊》在推特播发了有关极端武装“伊斯兰国”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的漫画。
据称,《沙尔利周刊》主编斯特凡纳·沙博尼耶多次收到死亡威胁,受到警方长期保护。按照法国司法机构人员的说法,在7日的袭击事件中,包括沙博尼耶在内的4名知名漫画家丧生。
法媒传统?周刊的前世今生
《沙尔利周刊》创刊于1970年。当年,法国的两大新闻是一家舞厅起火致100多人丧生以及法国前领导人戴高乐的逝世。法国一家名为《HARAKIRI》的杂志以这两件事映射,制作报道引起巨大争议,《HARAKIRI》被禁。《HARAKIRI》的编辑和记者迅速创办了新的刊物,即《沙尔利周刊》。“查理”一词并非缘自戴高乐的名字“Charles”,而是指周刊刊载来自美国的卡通作品《查理布朗》。
《沙尔利周刊》从创刊开始就没有大卖过,1981年起甚至一度停刊。不过,得益于头版漫画以及“标题党”风格,这家杂志逐渐成为报刊亭以及火车站书亭的必备刊物。
欧洲一些媒体人认为,《沙尔利周刊》沿袭的是法国一些媒体的一种传统,就是极左思想和激进,甚至有时接近下流的言论相结合。《沙尔利周刊》似乎要把着这种“传统”沿袭到底。
综合新华社、“新华国际“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