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8日在西方媒体上,愤慨和捍卫新闻自由仍是主旋律。《巴黎人报》通栏标题为《他们无法杀死自由》。美国《纽约时报》称,《查理周刊》应该因“冒犯”而感到骄傲,它高举着政治革新的火炬。法国《世界报》称,这是法国的“9·11”事件,绝不能向恐怖主义低头,坚决维护言论自由、报刊自由,才是法国的立国之本。一名退休法官在《费加罗报》上呼吁重新制定严厉的法律来打击恐怖主义,他认为正是过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极端分子认为在法国犯罪可以不受处罚。
与此同时,不少媒体也开始反思造成这一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英国广播公司(BBC)称,法国新闻的讽刺传统,可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但《查理周刊》的手法“被认为既粗俗又无情,还往往带有恶意攻击性”。该杂志刊登过的一些漫画包括拿着滴血移民头颅的警察、自慰的尼姑、戴安全套的教皇等。
美国《纽约客》杂志认为,巴黎谋杀案并非法国无法同化来自前殖民地的两代穆斯林的结果,也并非是法国军方干预IS所遭的“报复”。该事件缘由应该理解为对不尊重宗教及漫画家失责的反应。在半岛电视台网站上,一位称:“我赞成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应被某一群人或某一阶层垄断。”还有一名网友留言说:“法国司法审判恐怖分子,而不裁决这些漫画冒犯了所有穆斯林,这是卑劣的无视,伤害了全世界穆斯林的感情。”
英国《卫报》呼吁,“我们不能以法国谋杀案定义伊斯兰教”。文章称,巴黎谋杀案是年轻穆斯林“不再迷恋当代世界”的一个缩影。他们试图从神学的意识形态中寻找安慰,通过杀戮、惩罚、主宰等手段,将他们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基地”组织、IS和“索马里青年党”都是例证。文章引用穆斯林学者国际联盟副主席巴亚赫的话说,如果房子起火,每个人过来帮忙灭火,你不会问提水的人是谁。如果伊斯兰教的房屋起火,也需要每个人的帮助,不论来自哪个宗教和种族背景。德国《科隆城市导报》8日说,伊斯兰教本身并不邪恶。欧洲捍卫民主,也要更加谨慎对待伊斯兰教。这也是一种民主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8日对《环球时报》说,不要将这次事件简单地看成是所谓文明的冲突。历史上从十字军东征开始,基督教想征服伊斯兰文明不是一两次。现在,很多穆斯林进入西方社会生活,但是多元社会没有实现。西方的自由民主并没真正把穆斯林包容进来。从伦敦郊外的骚乱到挪威的袭击,这样的事发生多次。法国人上街声援言论自由可以理解,文明社会应谴责和打击暴恐袭击,但也要看到,这类冲突反复上演的根源,除了贫困和不平等,还有西方的傲慢与偏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