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反腐八大细节
2014年的反腐风云际会之间,留下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会场被带走的黯然、断崖式的跌落、忏悔的眼泪、烧坏的点钞机……从这些细节中,可以一窥中央反腐的决心和贪官的下场。
反腐细节一:官员会场被带走现场
会场是官员日常工作里的必由之所,如今,去开会却不再那么例行公事、心安理得。对于“心中有鬼”的官员而言,会场无异于“雷区”,说不准哪天踏进去就出不来了。
去年6月27日下午召开的广东省省委会议,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个会上,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被纪检工作人员当众带走,令在场的同僚无比震惊,而一张疑似其被带走的“现场直播”照片则引发疯转。虽然后来照片被辟谣,但也可见公众对“打虎”的关注。
前一秒还高坐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的官员,突然就成了反腐典型。一出出剧情反转、狗血一地的官场现形剧相继上演。被同样的方式带走的还有河北省人大原常委梁树林和刘学库、江西省原副省长姚木根等等。
这样的节奏让还安坐于会议席的很多官员惶惶不可终日了。
为了确保自己不是“一去不返”,一名官员开会前专门向“大师”请教,待“大师”称没事后才安心出门。谁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刚一到场就被抓。
反腐细节二:通报上的“通奸”
野心勃勃、“多情”的官员往往要被欲望的火把自己给烧着。2014年的贪官辞典里,“通奸”这个自古就隐晦的词被一再提及,十分刺眼。
在刑法及相关法律中,一般没有对通奸作出定罪的规定,但党纪严于国法,不洁身自好的党员干部必然要受到党纪惩戒。
而经济上的腐败往往与生活中的腐化“孪生”。有媒体统计,自2014年6月5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违纪情况通报中出现“与他人通奸”以来,至少有30名以上落马官员因“通奸”被纪检监察机关通报,包括周永康、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等多名高官。落马官员生活作风腐化的比率奇高。
“通奸”并非是落马男性官员的专属,11月26日,官方对山西两名女官员的通报中,首次采用了“与他人通奸”字样。此举引发争议:是否涉嫌隐私?事实证明,对于堕落腐化,不注重自身品行修为的官员,法纪面前不分男女,坚决通报和处理,纵然颜面无存,亦是咎由自取。
反腐细节三:当庭忏悔
2014年,声泪俱下地当众忏悔成了“时髦”,能与一干吸毒、卖淫的劣迹艺人相“媲丑”的,要属贪官了。
9月24日,河北廊坊市中院公开开庭审理刘铁男涉嫌受贿一案。站在被告席上的刘铁男容色憔悴,数度痛哭流涕。然而错已犯,刑已判,再声泪俱下的忏悔,也难逃法律的制裁。
忏悔中,刘铁男痛心“因为自己的过错把孩子也毁了”。历来贪官都是害己害人,可惜不到最后的审判,少有人能有这样的觉悟。
同样在当庭忏悔中声泪俱下的,还有吉林省原副省长田学仁、内蒙古自治区原统战部部长王素毅、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等。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在接受调查期间写出了万字悔过书,深刻剖析自己堕落的过程。
而当初在台上风光无限,今日阶下囚声泪俱下忏悔,身份和形象的落差的两重天,对于目睹其忏悔的官员们来说,亦是冲击。
然而,信任一旦被撕破,即便痛哭流涕,也有被当成作秀的嫌疑。与其落马后每天活在忏悔自责中,不如两袖清风,每天睡安稳觉来得实在。
反腐细节四:被烧坏的点钞机
点钞机,这个本身就带着悲情色彩的商品—被卖了还要帮人数钱,在2014年,又无辜躺枪,跟贪官扯上了关系。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时,在其家中发现上亿元现金,16台点钞机点算赃款,当场烧坏4台!有网友脑洞大开,算了一笔账,1亿现金假如都是百元大钞,连起来总长度约合155千米,是北京五环路全长的1.5倍。
超越群众想象力的贪腐案件还不是个例,不久,东莞市人大原副主任被带走时,家中赃款清点花了整整12小时,又有3台验钞机“光荣牺牲”。
这一台台烧坏的点钞机,在刷新贪腐金额上限的同时,也刷新着群众的心理底线,心惊的同时,也让人心寒。
钱可以烧掉点钞机,还可以烧掉官员的身家性命,一旦深陷贪婪泥潭,便难以自拔。家里放着上亿元现金的贪官们,难得睡一个安稳觉,如今在高墙之内,终于可以踏实地做梦了吧。
反腐细节五:点名道姓曝光
2014年,中央纪委网站成为问题官员的“曝光台”,这一年里,以实名、实衔“荣登”中央纪委网站的官员名单有一长串。
在这之前,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公开批评或公开通报案件时,常常充斥着“某某部门”、“某某领导”等语焉不详的字眼,通报批评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对此现象,王岐山强调:就是不处理,也得曝你的光。他还指出,对存在的问题要敢于瞪眼、敢于红脸,从严执纪、不留情面。
这一年,“不点名”式通报批评成为过去式。
对违纪违法行为实行点名道姓曝光,将不法行为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压力,让被曝光者受到震慑,也让其他人受到教育。
毫不留情的点名道姓,使违规违纪的处理更具体、更透明,无形中提高了官员的违纪成本,对当事者而言是深刻的惩戒,对其他官员则是生动的警示:违纪时不知收手,被曝光时遑论颜面!
反腐细节六:断崖式降级
2014年频频出现的“断崖式降级”,让违纪官员饱尝“坐过山车”的滋味,从出门前呼后拥、专车接送的省级、厅级“一降到底”成为“坐冷板凳”的科员,巨大的心理落差、从前的下属成为领导的尴尬,都令违纪官员们“吃不消”。
遭遇级别“跳水”的,有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从副省级连降七级到科员;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连降四级任“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委原委员、常务副专员蒙志鹏,由副厅级降为主任科员,等等。
“断崖式降级”意味着什么?专家分析,之前通常的“免职”处理仅仅免掉了官员的职务,但级别没有变动,权力、待遇等都没有变化,这让其一旦有机会,又可以“死灰复燃”。但降级则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旦官员的级别降低,则只能从头开始。
有网友调侃,这一招,将在官场潜心耕作大半生的官员“打回原形”,辛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风险,值得官员们三思而后行。
反腐细节七:中央纪委网站“几时见”
12月25日公布的年度网络舆情形势分析披露,2014年网络舆情热点“首曝媒体”TOP10名单上,中央纪委网站排名第9,这是近年来官方网站首次上榜。
这一年,中央纪委网站因频频曝光贪腐官员,而成为众多网络热点的“发源地”,登陆各大媒体头条,并被网友总结出了“周一见”、“周五见”、“下班后见”等“爆料”规律。
将自身定位为公共舆论传播平台的中央纪委网站,灵活运用传播规律,连续几周在周五公布最新案情后,就被敏感的媒体和网民发现了“规律”,并且开始定时守候,而这种“点击期待”也迅速地成为一个公共话题,进一步扩大了网站的影响力。
相继被发现的“周一拍‘苍蝇"、“周末打‘老虎"、“起床反腐”等,成为人们看待中央纪委反腐决心的一个全新视角。
统计发现,落马的省部级高官大部分都是在晚上(下班后)公布,其中又有近一半是在周末。这是因为秉行“打虎不过夜”,当天处理当天公布,而周末休息日,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关注。
在中央纪委网站不停歇的更新状态中,人们看到了中央反腐和净化风气的决心,也在这些持续的行动中,增强着对于反腐和反“四风”的信心。
反腐细节八:官员自杀
自杀年年有,今年格外多。据统计,2014年官员自杀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年,官方认定的就已超过40起。
是什么让官员们走上了不归路?在官方说法上,或因抑郁症,或因多种疾病缠身,或因工作压力过大,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据媒体统计,有近三成的官员自杀发生在被调查前后,他们在自己即将“被带走”之前选择“自行了断”。比如,湖北省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海华,得知将在参会时被带走,在参会前跳楼身亡,遗书中称“对不起组织”。另外一些并未公布原因,比如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徐业安,但在此之前就已经有媒体爆出其贪污问题。
分析显示,自杀官员中基层官员多,正职官员占比高。年龄集中在40岁至60岁之间,多数正值壮年。自杀多采取自缢、跳楼等方式。
在廉政瞭望《公务员健康报告》中曾提到,35%的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晋升压力、问责压力、腐败问题等,都成了压力的来源。而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决心和力度,力推境外“追逃追赃”等一系列行动,客观上断了众多腐败分子的后路。
有人说,自杀者往往抱着“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的念头,然而死后追责机制让“牺牲”的意义失效,对自杀官员,既不会听之任之,也不能不了了之。
一了难百了。
于仕途,导致官员走上歧途的是细节的失守;于中央,反腐要行之有效需要细节的落实;于体制,值得反思的也是细节的完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