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索讯 2015年1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在我国的治理结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县委书记级别不算太高,权力却很大。作为最有权力之一的处级干部,是最富有“新闻性”之一的官职。
习近平提出过自己心目中的“县委书记形象”,即,尽职尽责、忠诚于党的形象;开拓进取、克难攻坚的形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
在这里,我们盘点了几位县委书记,他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形象的代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2014年3月17日,在河南兰考,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这是他第二次来兰考瞻仰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先进事迹。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曾专程赴兰考。当时,在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时,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 2003年,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可见习近平对县委书记这一岗位尤为关注。
焦裕禄
人物简历
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1922.8.16-1964.5.1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烈的病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誉为“林人楷模”的县委书记谷文昌
在《之江新语》这个专栏中,习近平点评谷文昌称,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谷文昌1955年起任东山县委书记。该地与台湾地区最近的距离不过几十海里,解放前夕4000多名青壮年被抓去台湾,如何对待留下的老幼妇孺,在当时成为一道难题。
在县委会上,谷文昌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共产党员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最终,东山创造性地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
如今,“先拜谷公,后拜祖宗”成了东山老百姓的一个习俗。
2009年习近平称王伯祥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对于县委书记政绩观的认识,习近平曾在《之江新语》专栏里结合谷文昌的事迹,探讨了政绩观的“潜绩”与“显绩”: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三农”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这就有一个如何认识“潜绩”与“显绩”,创造政绩的问题。“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是几代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三农”工作要有作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谷文昌
人物简介
谷文昌(1915-1981)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战场,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
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旱情。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并参加生产劳动。基层干部来汇报工作,什么时候都不烦。普通群众来反映问题,三更半夜也不嫌。他常年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谷文昌病逝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骨灰埋在东山岛上,每逢敬宗祭祖时节,都有老百姓祭奠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了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新华社全文播发。18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
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王伯祥
2010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王伯祥同志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指出,王伯祥同志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并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
习近平点评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
王伯祥同志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为寿光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生动教材。要把学习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新闻、网络等多种媒体,包括利用报告团这种现身宣讲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向王伯祥同志学习,
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业绩;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严于律己,秉公办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王伯祥
人物简历
1943年2月出生,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他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解决寿光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带领干部群众在寿南试验和推广大棚蔬菜,在寿北开发盐碱地,在县城大办工业企业。他坚持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来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王伯祥同志离开寿光18年后,广大干部、群众仍然念念不忘他当时打下的好基础,念念不忘他敬业奉献的好作风。最近,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宣传报道后,他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新时期旗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许文生
"我是农村孩子出身,是党给了我今天的一切,是老百姓的信任让我有了干事的平台,不好好工作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呀。" 包头市委常委、东河区委书记许文生如此说。他也在工作中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为群众,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许文生对老百姓利益时刻挂怀,他始终认为,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才能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群众的困难。”
2012年2月下旬,许文生同志在率团赴几内亚考察工业项目期间,不幸感染罕见的“输入型恶性脑型疟疾”。5月21日,许文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包头不幸逝世,享年49岁。
许文生
人物简历
许文生(1963.02--2012.05),男,汉族,甘肃兰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时期旗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原中共包头市委常委、东河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原中共固阳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原包头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原包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党委书记。
习近平谈如何做好县委书记
习近平对曾担任正定县委书记,对如何做好县委书记,也有自己的理解。
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曾提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至今,这句话仍广为流传。
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出席第一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讲话时指出,“县委书记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对县委书记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提高自身素质。第二,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第三,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第四,要善于当好班长、带好队伍。
在讲话中,习近平还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县委书记形象”,即尽职尽责、忠诚于党的形象,开拓进取、克难攻坚的形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和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2013年11月,习近平在菏泽市座谈时,还特意给在场的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完)【综合人民日报、廉政瞭望、浙江日报、海外网等媒体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