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大昕、谢仁贞夫妇被小区居民称为“收废品的”,还有人将他们回收的垃圾扔到路上,但他们仍在坚持。南都记者 刘在富摄 |
Face
嵇大昕、谢仁贞
籍贯:中国台湾
经历:10多年前在莞开工厂,在国际公馆买房,退休后定居于此。5年前开始自发在小区践行垃圾分类。
这些年这些事
某著名学校的教师,甚至趁老人不在,将回收的垃圾扔到小区里的主干路上以示抗议,同时投诉到物业。谢仁贞讲到此处时有些哽咽,感到很灰心。
“在我们的带动下,一传十,十传百,垃圾分类很快就能在社区里形成风气”,在东莞国际公馆小区倡导环保分类5年后,嵇大昕、谢仁贞这对台湾夫妇坦承:自己太乐观了。5年时间里,真正受他们影响至今能够做到每天分类倾倒垃圾的只有两户人家。“实在太没有成就感了,”谢仁贞说,自己和丈夫投入了退休后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情,不仅没能带动大家,反而遭受了邻居们无数的非议甚至投诉,未来怎么做,真的很迷茫。
“我们不是收废品的”
夫妇俩建立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位于国际公馆小区的东北一角。从靠近绿色路的小区消防通道进入,就是夫妇俩居所所在小区“一号街区”,2011年,因为这对夫妇自发在小区践行垃圾分类,“一号街区”被选为市里垃圾分类的试点。
前日上午,南都记者拜访此地时,墙壁上依稀可见当时张贴的垃圾分类宣传画,每栋楼前也都摆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上面注明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标识,提醒这里的居民要分类投放垃圾。
因为积极倡导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嵇大昕夫妇在小区内无人不晓。在门口登记时,小区保安听到记者在电话里喊谢大姐的名字,保安笑着说:“你们是找那收垃圾的台湾夫妇的吧,进去吧”。而引路的一位女保安指着几棵绿化树说,废品站就在树后面。
“喂,收废品的”、“收垃圾的”,如今不只是保安,小区里大部分住户都是这么称呼他们。听到这样的称呼,谢仁贞的心里五味杂陈,委屈、愤怒、失落,总之很不开心。“我们十多年前在东莞开工厂,还买了这里的房子,总不会靠收垃圾过活吧,有多少钱不好说,一日三餐还是没问题的”说话间,一位保安过来问,那里有一个纸箱你们要不要,谢仁贞沉默着,没有应声,似乎有些不悦。丈夫嵇大昕快速应承着“要的!”同时起身奔了过去,谢仁贞想拉住丈夫不让他去,但没有拉住。
今年谢仁贞已经60岁了,丈夫也65岁。每天两位老人都要在小区里穿梭,收集一些没时间送到回收站的垃圾。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两人用小拖车或者用手抬着,总有一些人在指指点点。两人只好在收集垃圾时穿上慈济社工的褐色马夹,以示区别。
两位老人并不是全职,去办其他事情时,回收站是关闭的。老人为了方便大家进来分类倾倒垃圾,配了一百多把钥匙送给业主们。但每次回来都是门口一大堆垃圾,而且很多都是跟生活垃圾掺杂在一起的,发着臭味。“他们真把这里当垃圾站了”,谢仁贞无奈地说。
社区里的老人更爱麻将
与“称呼”带来的不悦相比,内心的失落更让谢仁贞难过。她说,失落首先是因为成就感的缺失。为了让小区里的人最快地接受垃圾分类的知识,慢慢养成习惯,谢仁贞和丈夫动了很多脑筋,当然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从台湾现有的模式演变而来。起初,夫妇俩认为教育好小孩子,启发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从而影响大人,并且孩子就是未来嘛。老人准备了很多玩具放在回收站内,吸引小朋友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有很多孩子是被家长阻止的,家长认为垃圾很脏,小孩子会生病。还有的小孩子来了,淘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跑掉了。
于是,夫妇两个把注意力转向吸引小区里的老年人。毕竟老年人有时间,而且家里的家务也基本都是老年人在做。并且借鉴台湾的做法,为老人准备了点心茶水一类的。“台湾的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站里,就像是一个老人活动中心,老人们来动手分类垃圾,同时聊天,还有东西吃,非常开心”,谢仁贞对这个方法很有信心,但实际来看,东莞社区里的老人们更喜欢聚在一起打麻将。
坚持下去的两户 其中一户是德国人
5年里,这样的尝试已经数不过来。最终,至今还能坚持垃圾分类,每天把可回收垃圾送到老人的回收站的,整个小区只有两户,一户是德国人,另一户是老人的邻居,来自汕头的一家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现在只影响了两户,我们很没有成就感”,谢仁贞说。
另一个让她失落的原因是,邻居们对夫妇俩的非议和投诉。回收站用地是老人所住楼房边的一块5平米的空地,因为不定时会有人来送垃圾,经常会堆满各种各样废品。邻居们认为这是在侵占公共空间,而且也很不美观,慢慢对老人有些意见。
老人楼下的一位邻居,是东莞某著名学校的教师,甚至趁老人不在,将回收的垃圾扔到小区里的主干路上以示抗议,同时投诉到物业。谢仁贞讲到此处时有些哽咽,感到很灰心。
小区里的居民周茉莉拥有硕士学历,目前在东莞一家国企做管理人员。她对两位老人的行为很关注,对老人的遭遇很理解,但她觉得,“专门的事还是需要专门的人来做”,国人多年养成的习惯了,要改过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是需要政府自上往下多个层面多种措施来推动才行。小区里作为试点,垃圾桶都分好了,可回收的一个不可回收的一个,每家每户也发了不同的桶。但大家发现,自己在家分好类了,也按桶分类倒了,市政收集垃圾的最终还是混着倒在一起拉走了,那大家的分类还有什么用呢。“谁都知道垃圾分类好,但推动还是应该靠政府”,周茉莉说。
未来的路 用信念支撑
很快,嵇大昕拖着一个装冰箱的纸壳回来。仔细认真的折叠好,码放在回收站一边。多年办企业的经历,让他非常细致认真。虽然是回收垃圾,但他和妻子着装很整洁和齐整。回收站内更是一丝不苟,墙上张贴了这些年捐出的钱款,以及每日回收垃圾的数量。三个桶整齐地放在一起,用来装不同类型的垃圾。
嵇大昕始终面带微笑,说话声音不大,但很清晰。“5年里无数次想到过要放弃,但是不甘心”,妻子的感受也是他的感受,但想来想去,还是要做下去。5年前,决定做这件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夫妇二人都参加了台湾慈济会,当做任务来做的,很多志工捐钱捐物把回收站建了起来。来自外界的鼓励太少,嵇大昕寻求内心的支撑,在回收站的门上贴了一行字“用欢喜心付出,用感恩心投入,就不会辛苦”。
边收拾回收来的垃圾,嵇大昕边把一些不能回收的“响塑料”和“陶瓷品”拣出来,因为政府停止了补贴,一家专门回收“响塑料”的公司倒闭了,所以已经回收的只能拉去焚烧,陶瓷品只能拉去填埋。
“减少产生垃圾,你就是地球的医生,反之你就是地球的坏人”,嵇大昕说,少用这些不能回收的塑料,重复利用,垃圾就会减少。本来希望带动更多人的,结果现在只有自己一个回收站。
但5年来,小小回收站也是取得了成果的。根据夫妇两人统计,5年间,他们共回收塑料垃圾10304公斤,矿泉水瓶13682个,易拉罐3470个,废铁2771公斤。减少了垃圾排放,回收利用还产生了15591元经济价值,共资助了13个中学生读书。
“其实也是有很多人支持我们的,为了这些我们也坚持做下去,回报社区回报支持我们的人”,谢仁贞说,当初是物业公司给我们的场地,我承诺会回报社区,我说到做到,今天(1月16日下午)台心医院的医生来社区做义诊,为老人检查身体。
留声机
用欢喜心付出,用感恩心投入,就不会辛苦。—嵇大昕在小小回收站贴的一行字
5年里无数次想到过要放弃,但是不甘心。其实也是有很多人支持我们的,为了这些我们也坚持做下去,回报社区回报支持我们的人。—谢仁贞
对老人的遭遇很理解,但专门的事还是需要专门的人来做。谁都知道垃圾分类好,但推动还是应该靠政府。—拥有硕士学位的小区居民周茉莉
采写:南都记者张鹏
摄影:南都记者刘在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