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承德电 记者 陈宝云
5分钟对于普通人来说,眨眼而过,但对于一名心脏猝停的病人来说,将是生死关头。2014年12月20日下午3时多,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年轻的女护士李伟,在乘坐公交车时突遇一名老人心脏骤停,当众人惊呆之时,李伟第一时间冲了上去,利用自己掌握的急救技能,跪在地上施救将老人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公交车上生死急救
虽然已经过去20多天了,但李伟抢救老人的事迹依旧温暖人心。
2014年12月20日15时多,回家看望完母亲后,李伟刚刚乘火车回到承德市区。由于要去单位值夜班,走出车站,她就上了7路公交车。从承德火车站到单位只有三站地的距离。上车后,她走到了车厢后门附近,当公交车行驶到承德市温州批发市场附近时,一阵急切的呼救声从车厢前部传来。
出于职业敏感,李伟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她急忙从车厢后部一边喊着“我是护士”,一边拨开拥挤的人群,冲了上去。
走到近前,李伟发现老年座位上一位老大爷已经失去意识。她急忙将手放在老人的颈动脉上,脉搏基本消失,李伟判断,老人应当是心脏病突发,心脏骤停。由于老人牙关紧闭,无法服用急救药物,根据入院时培训的急救知识和几个月的工作实践,李伟立即为老人做起了心脏按压。心脏按压需要按照每分钟100下以上的频率按压病人胸部,每30下为一组,尽管看似简单,但对于施救者来说十分耗费体力。一般情况下,即使是名男医生在连续按压两组后,也会消耗掉大部分体力,需要换人。
情况危急,公交车上只有李伟掌握心脏按压技能,她连续给老人做了三组心脏按压。
令人欣慰的是,李伟的努力收到了效果,老人终于睁开了眼睛,逐渐恢复了意识。到站后,李伟和70岁的老人一起下了车,嘱咐了注意事项。老人在老伴的陪同下回家去了。疲惫的李伟则回到出租房内,在床上休息了几十分钟,就赶去单位上班了。
把握“黄金5分钟”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丁振江教授告诉记者,人在心跳骤停时,脑部失去血液供应,造成脑细胞缺氧,最佳抢救时间在4至6分钟之内,超过6分钟,脑细胞损伤将不可逆转。“4分钟之内抢救成功率约为32%,4至6分钟之内抢救成功率约为10%,超过6分钟,成功率则只有6%。”丁振江教授表示,最有效的抢救措施就是及时有效的心脏按压。“从病人的情况看,李伟当时抢救工作做得非常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正确有效,争取到了医学上所说的对于心脏骤停抢救的‘黄金5分钟’”。
“爱管闲事”的李伟
1月15日,22岁的李伟告诉记者,她去年从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7月份进入现在的单位。
为了表达感激,获救杨大爷的家人专门给李伟送来了一面锦旗,医院也对李伟进行了表扬,承德市见义勇为协会的工作人员也专程到医院看望慰问她。
李伟出生在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一个普通矿工家庭。在她眼里,父母都是乐于助人的实诚人。在她6岁时,热心的父亲替工友值班,遭遇不测。从此,她就和勤劳善良的母亲相依为命,平时邻居需要帮忙时,李伟总能见到母亲忙碌的身影。
上大学时,李伟因为热心差点让人敲诈钱财,这并未让李伟改变做人原则。见到小偷偷钱包,她会上前提醒背包人注意;遇到有人倒地,她会毫不犹豫地过去扶一扶;同学遇到难事儿,她总会忙前忙后。因为这种性格,朋友给她起了外号,叫“爱管闲事”。
坚信温暖会驱散冷漠
李伟告诉记者,通过这件事,她也意识到公众对急救知识的掌握还十分匮乏。如果不掌握急救常识,即使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往往也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
李伟希望从中小学开始,学校能够定期给学生讲授一些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全社会的应急能力。
除此之外,李伟还表示,在这件事上,她也体会到了一些人的冷漠。
“杨大爷个子很高,刚开始我让他躺在座位上做按压,但座位不平整,需要把他抬到车厢地板上。”李伟说,她曾经请求周围人帮忙抬一下,但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我一个人硬把大爷拖到了地上。只有一位姓卢的阿姨,拿出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在我做心脏按压时,不停地往大爷嘴里送药。”李伟告诉记者,抢救需要尽量宽裕的空间和良好的通风环境,但此前没有帮忙抬人的围观者,却在抢救时把现场围了个严严实实。
李伟说,当“扶不扶”的问题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时,她觉得很困惑。在她眼里,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果人与人之间少了信任,多了冷漠,把主动帮助别人当成“稀缺品”,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冷漠的受害者。
李伟说,自己还会继续“爱管闲事”,不管得到是赞美还是嘲笑,她都会坚持做自己,因为她相信温暖的力量终会驱散人们心中那丝冷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