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7日消息(记者温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6日)上午,西北大学作家班首届“高级研修班”举行了开学典礼。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西北大学作家班曾在全国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并为文坛培养了作家贾平凹、迟子建,诗人牛汉、雷抒雁,编剧张子良、王刚,文学评论家何西来等文学界名流。后来停办了。
时隔近三十年,西北大学作家班缘何要再度开办?开办作家班究竟是为了培养新人还是回炉相对成熟的作家呢?
知名文艺评论家,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杨乐生:他有又要办社会需求,陕西作家多得很,进入全国的青年作家多得很,真涉及到一个再提高再培养开眼界,解放思想的问题。从我们学校的角度来讲,为陕西文学事业,尽自己的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提高和培养作家的素养,作为中青年作家,还真需要在艺术上修养上观念上(再提高)。因为现在作家很多,但是要说好作家有很多恐怕说不过去。
杨乐生:我们现在叫高级研修班,作家班的一种形式,到今年后半年西北大学作家班的性质的学生就开始参加这个全国统一考试招生了,本科、硕士层面都有。当然这种形式怎么做我们还在思考和摸索中,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学四年,学文学创作,未来能不能当作家还真是个话题。一般在地方上有点儿影响的作家他都是写过多少年的,30左右最为常见,当然也有高中生初中生写, 这些人以后能不能成为大作家,那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西北大学恢复“作家班”的举动并不是作家班第一次被关注。去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因喊出“培养作家”而引起各方争议。再往更早了说,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有观点认为,用课堂教育来培养作家的过程,本来就是扼杀个性,固化思维。对此,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连用了三个反问表达的自己的立场。
张清华:写作能力的训练只是一部分,他怎么可能是全部呢?哪一种人才培养的方式能够像流水线一样把人才固化呢?那难道莫言余华上北师大和鲁迅文学院的研究生班就固化了吗?现在不是固化的问题是能够给他养成一点,现在大学里的文学教育都变成知识教育,写作技能的养成被普遍忽视,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能够带动和改变原有的问题。
现如今,作家,尤其是严肃作家的出现本身是一个低概率事件。我们知道,写作人才的诞生当然离不开创作的土壤,离不开他独特的生活体验和阅历,所以,“作家不是高校培养出来的”论调很流行。那么,作家能不能从高校中培养出来呢?事实上,在当下中国最有实力的那批作家中,很多都曾受益于作家写作班或者写作课程。比如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都曾经在北师大中文系与中国作协下属的鲁迅文学院合作开设的作家研究生班学习过。莫言曾回忆起当时在这个作家研究生班所上的课时说,这些对他后来的创作都有积极影响。
课堂教育不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培养作家却的确是开设“作家班”目标。那么西北大学作家班将通过何种方式达到这一目标呢?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杨乐生作出表示。
杨乐生:我们开办已经实施了,教学,讨论,一对一的教学讨论,我们的高研班没有实践,一周左右怎么实践。至于老师肯定是名师,聘请国内一流的一线作家和批评家来授课。本科就随着国民教育走,按大学设置来,你要是高中生就4年,专升本最少两年。所谓高级研修班就是陕西各地有一定影响的青年作家,最直观 的标准就是出过两本书,或者发表过若干个作品的年轻作家。
风物长宜放眼量。尽管国内文学界对写作专业争论不小,但在发达国家,写作专业已经逐步成熟化。自193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开设写作班即“作家工作坊”后,迄今全美已经有350所高校开设写作班,包括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名校。根据斯坦福大学写作班创始人的设想,“写作班旨在为那些有写作才能的人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交往中发现自我,不断成长,趋于成熟”。作家班究竟靠不靠谱,还有待时间检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