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饶沛)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多位委员提及北京医联体的问题和发展。北京市政协委员、市食药监局副局长、朝阳医院副院长邢念增指出,因为医保预付政策、药品不全等原因,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不畅,应提高社区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吸引患者在社区医院首诊。对此,北京市委副书记吕锡文指出,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问题
医联体缺乏实质性联合
邢念增表示,目前北京在推广医联体、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联合,医联体的目的是引导老百姓能有序、方便,实现分层诊疗,急(病)慢(病)分开,急病、重病到大医院去看,慢性病、感冒之类的小病就可在社区医院治疗,同时双向转诊。
“形式上想这样做,但没政策配套做不到,像上海,一个大医院一年从社区医院才转来几百个病人,对大医院来说这样的就诊量远远不够。”他说。
“居民不爱去社区医院看病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三甲医院药物比较全,社区医院药物不全,老百姓需要的药没有;另一方面,现在对社区医院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社区医院花完了医保额度也会受限制,所以也不愿意太多病人来。”邢念增说。
市政协委员董瑞表示,北京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量建设医疗联合体,但目前的医联体缺乏实质性联合,主要体现在财政不相连,医联体内的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财政收支不在一起统筹,员工收入分配不在一块,医疗联合体很难落实。
建议
提高社区就诊报销比例
市委副书记吕锡文指出,分级诊疗制度需要落实。对于医联体中基层卫生机构力量薄弱的问题,她举例,有一次在海淀区一个村子,看到一卫生所,就一个小屋子,俩人和少量药品,“一问才知道,就是夫妻俩守着一个小药房,这样怎么给村民看病呢?”
邢念增建议,为吸引市民到社区医院首诊,可考虑提高在社区医院就诊的医保报销比例;此外,目前社区医院是收支两条线,医生收入水平相对偏低,绩效考核收入不是很多,要提高这方面收入来调动社区医院医生看病的积极性。此外,医联体内还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现场交锋
通州国际医疗服务区引委员激辩
在政协小组讨论上,市政协委员王茁、李亚兰和邢念增围绕着通州医疗服务区是不是行得通展开一番辩论。
此前有媒体报道,通州医疗服务区位于通州区潞城镇辖区,将拥有两个国际一流的综合医院和十几个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专科医院,床位7000张,并建设医科大学、医药研发基地、医保结算中心、医疗旅游服务中心等。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第1回合 定位有问题?
王茁抛出话题,通州区建设国际医疗服务区,这个定位有问题,住在城里的人谁会去通州看病呢?
在通州工作的政协委员李亚兰立刻要求发言,并站起身来“抢”过话筒,她说,通州是新城,城里人不愿意去是现实问题,没有工作岗位,没有公共服务,享受不到和谐宜居的生活;而在中心城区居住功能完善,拥有好的学校、医疗、商业,如果把这些都移到通州,让人们在通州拥有很好的工作、适宜的环境,把城里优质的公共资源向这些区域疏解,就能吸引人们来,缓解中心城区压力,解决中心城区人口资源压力。
第2回合 要不要国际化?
王茁委员表示,如果要是疏解人口,实现中心城区业态的转移,那要做的不应该是引进国外医疗资源,而是将中心城区的大医院搬到通州去,通过在该地区建立搬过去的大医院和当地社区共同组成的医联体、转诊制度,逐步实现医疗事业的发展。
他认为现在城区中的大医院几乎都是制造交通堵塞的瓶颈,需要向外迁移。
但市政协委员邢念增则表示,“北京拥有大量高水平的医师力量,担负着为全国疑难病人服务的责任,在通州建设国际医疗城能疏解来北京的人到通州去,这与北京的固定人口看病是两码事。”
通州作为北京一座新城,能像“全国病人上协和”一样成功吸引全国的疑难病人吗?邢念增认为这不是问题:“美国排名第一位的梅奥医疗中心是全美最大的医疗集团,位于明尼苏达州的小城罗切斯特,这座小城才有几万人口,但医院非常大,中心里面两三万人,整个系统六七万人,美国各州的疑难病人都往那去,全世界都有病人往那去。”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