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安装电梯的老年人比例达到89.3%!”这是(上海)市老年学会的一项调查结果。然而,尽管老年人加装电梯意愿强烈,相关配套政策也进一步明确,老公房加装电梯项目至今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症结究竟在何处?农工党上海市委调研发现,要想项目早落地,得解决项目资金筹措、申办主体明确、审批流程简化、消除安全隐患四道“拦路虎”。
2014年1月底,本市针对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陆续发文,对电梯的设计、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的财政补贴金额等进行了明确。可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
“钱是首要问题。”以上海多层老住宅电梯需求量20万台计算,加装一台电梯预估花费50万元,按照现行的“政府出一点、居民出一点”的改造模式,政府出资40%,居民出资60%,则政府需投入400亿元,公共财政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若以每幢房屋24户居民为基准,每户居民平均需承担改造资金12500元,电梯运行费用也将耗用本就不多的维修基金。调查还发现,尽管大多数居民对加装电梯表示赞同,但低层居民往往不愿意分摊安装费和运行费,低收入家庭更难以承担加装费用。
此外,还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目前加装电梯项目发起形式多样,申办主体尚不明确;第二,审批流程复杂,规划审批存在瓶颈,增设电梯全程须经十几个职能部门意见审批,敲公章46个;第三,新型适合加装电梯在推广和使用上仍存在安全隐患,监管与评估都还处于真空期。尽管本市在2011年后陆续出台了数份针对老公房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但仍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这些隐形的障碍,直接导致老人的电梯梦搁浅。那么,这一好政策究竟何时才能落地?
“要顺利解决老公房电梯问题,必须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农工党上海市委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在项目试点初期,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让少部分有条件小区先行先试,等具备了推广条件后,逐步取消财政补贴,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第三方项目公司,对有条件的小区统一进行住宅加建顶层、加装电梯及旧房综合改造等措施,承担改造方案设计、厂家选取、规划审批等必要手续。电梯运行费用,本着“谁使用、谁出资”的原则,由使用电梯的居民平均分摊,并由业委会向居民追加房屋维修基金。
至于申办主体,提案建议明确由业委会代表全体社区居民向相关部门提出加装电梯等相关申请,牵头第三方评估公司和项目建设公司选择等整个改建过程。居委会配合业委会运用公共参与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机制渠道,建立利益综合和冲突协调机制,降低谈判协调成本,解决参与各方的矛盾冲突。针对有加装需求的老公房社区可适度、合理调整“规划红线”,降低申请门槛,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主动提供相关行政服务。
“对于那些短期内不可能加装电梯的,可出台替代政策,扶持老年人自主改善住房条件。”提案建议,可由政府搭建二手房置换公益平台,通过税费减免等优惠,鼓励老年人由多层住房的中高层置换到底层或是电梯房。或者,政府加快各区域老年公寓建设,优先接纳愿意将自己的住房交由政府作为廉租房出租的老年人入住,这也是以房养老的模式之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