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决定试行新的“大学区”制政策,在教育不均衡的现状下,这一试点性改革引起不少争议。对于家长担忧,深圳市教育局昨日回应称,“大学区”只是局部试点,此前推行的就近入学、免试入学和积分入学等政策都不变。
今年1月中旬公布的《深圳市教育局关于深圳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各区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各区可根据“相对就近、教育均衡程度相当、学校相对集中、九年一贯对口”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社区、街道等为片区设置大学区,家长可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由于大学区制实行按志愿次序以及积分高低原则执行,在细则没出来之前,不少家长对大学区制出台的程序,及政策存在的弹性空间可能导致的权力寻租,提出了五大疑问,并成为网上持续热议话题。
就家长和网友们的担忧和质疑,昨日南都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姚一勤。姚一勤强调,“大学区”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坚持“条件成熟、自愿申报”的原则。而且此前推行的就近入学、免试入学和积分入学等政策都不变,维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条件成熟,指的就是参与试点的学校,学位要相对充足,学校水平相当又各有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空间。但前提是保障原有学区的招生不受冲击。
事实上,近两年深圳义务教育阶段面临巨大的学位压力,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加快学校、学位建设,这也决定了“大学区制”适用范围很有限。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福田的皇岗小学和水围小学,以及南山桃源村里的学校有可能试点。原特区内一个区申报的试点在1-3个不等,都是学位相对充裕、均衡度高的区域。而学位相对紧张的原特区外并没有申报。
在提出“大学区”试点前,市教育局曾到香港、西安等地调研。香港的“大学区”里,最少有1所,最多有21所学校,区内学校相对均衡。而西安的“大学区”,一般是3-5所学校,其中一个比较强的学校担任“学区长”,带动区内其他学校发展。姚一勤说,深圳提出的“大学区”探索,希望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均衡水平的提高,同时增加学生的选择,对学校办学形成竞争压力。
5问大学区制改革
《意见》出台程序是否合法?
市教育局:大学区划定试点区域会充分听取片区市民意见
按省市听证政策规定,此次市教育局出台的《意见》对深圳市各区的小学、初中的招生政策做了调整,虽未指明具体哪些学校招生政策有改变,却直接影响了全市范围内适龄儿童的入学。《意见》无可置疑的是在重大决策事项范围内,必须经过听证程序,而市教育局却跳过了听证程序,此项行为涉嫌程序违法。
回应:在2015年的招生意见中,探索大学区只是其中一点,但大政策完全按照义务教育法来,是法定内容。我们仍坚持三个不变,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积分入学不变,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另外,各区教育局在划定大学区试点区域的时候,会做充分的调研,听取片区市民的意见。
《意见》无视就近入学原则?市教育局:试点的肯定是相邻的学校,保证相对就近入学
《意见》中探索以社区、街道等为片区设置大学区的政策。深圳市街道、社区情况不一,比如沙井、松岗等街道,其面积与盐田区相当,再如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东门街道的东门社区,其人口密度是全深圳最高的社区,每日人流量远超某些行政区,单纯以社区或街道为单位划分过于粗糙。大学区改革将学校组合并将招生面积扩大,对比改革前,客观上势必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就近入学,学校路途变远,路上花费时间变长,安全隐患增多。
回应:就近入学的范围,国家是有规定的,但这是相对概念,随着区域不同而不同,比如城市和农村就不一样,有弹性。进行大学区试点的,肯定是相邻的学校,保证相对就近入学,而且各方面的条件要成熟,并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
担心会形成权力寻租空间?市教育局:坚持三公开原则,任何人都可以查
采取大学区制,若细则不明确,增加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学位调剂方面的权力,会形成“权力寻租空间”。
回应:这根本不存在。积分入学的政策不变,而且仍然坚持三公开原则:积分项目公开,积分分值公开,学位安排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
与国家“大学区”倡导相左?市教育局:配套政策各区正在制定,不可能“为大学区而大学区”
国家倡导的“大学区”,是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主要鼓励的措施是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深圳的“大学区”改革并未提及。
回应:配套政策各区正在制定,包括校长流动、教师交流、资源共享、协同攻坚克难,等等。如果不做这些,那就没意义了。我们不可能“为大学区而大学区”。
会造成各校“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市教育局:试点学校学位相对充足,不会冲击原有框架
学校间的差异和水平高低客观存在,如果划入同一“大学区”,势必导致学生热衷相对好的学校,而放弃相对差的学校,这样会造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回应:首先,大学区的划定,各区会征求片区市民的意见,不可能拍脑袋就划出来;其次,试点大学区的先决条件就是学校的学位相对充足,不会冲击原有的框架。当然,也有可能最初两校基本均衡,并入大学区后距离拉开。那教育部门会调研落后的学校,甚至对校长作出调整。家长、学生以脚投票,对办学者也是一种压力。
采写:南都记者 庄树雄 张小玲 王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