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电脑控制
一棵瓜藤两天收获一根黄瓜
徐辉向记者展示了一张1月30日中午在餐厅吃饭时拍的图片。记者看到,徐辉的自助餐盘上面有花卷、鸡翅中、木耳、猪蹄、竹笋,看着丰富也特别有食欲。
徐辉介绍,这几年,国家不断改善科考站的环境。他们住的地方,每个房间都有暖气,有24小时热水,随时都可以洗澡,也有自助型洗涤间,一切都很方便。他们的食品也很丰富,有鲜肉、鱼、虾和水果。因为中山站储备了较丰富的食品,青菜都是速冻的,还可以做豆腐和生豆芽菜。
为了吃上新鲜的蔬菜,中山站里还建了一个小暖房,里面算是一块试验田吧。记者看到徐辉展示的试验田中有芹菜、香菜、生菜、豆角、黄瓜、西红柿、西瓜等。
据了解,中山站一年所需的蔬菜仅靠“雪龙”号从国内和澳大利亚等途经国家补给,不仅成本高昂,且储存时间有限。为此,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期间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同时开展了“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初期调研实验,自产新鲜蔬菜。
目前在中山站的蔬菜温室实验室是一个16平方米的房间,生长着近20种蔬菜。整个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在电脑的控制下,LED植物生长灯能根据蔬菜生长情况自动调节照明时长;自动灌溉系统每隔一小时向水槽内注入营养液;当房间湿度低于70%时,加湿系统将向房间内喷洒水雾。目前生长情况基本达到预期。一棵黄瓜藤平均2天可以收获一根黄瓜,如果种植20棵,就能保证18名越冬队员在今年越冬期间每天都吃上新鲜黄瓜。
据悉,在下一次南极科考时,将在中山站启动上百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除满足日常的蔬果供应外,还能种植一些观赏性绿植。
南极目前通信发达
科考人员通过华商晨报向家乡人拜年
目前中山站有80余名科考人员。2月7日,去南极内陆考察的30人回来了。徐辉为记者展示了一大盆雪,“这是去内陆考察的科考队员哥们从距离中山站1300公里远的昆仑站给带回来的雪,让大家品尝一下内陆雪的味道。让我们泡茶喝,据说都是上千年的冰雪,喝起来感觉特别甜。”
徐辉说,第一次来这么远的地方,当然非常想家。不过南极现在的条件比原来好多了,通信非常发达,微信、电脑可以随便上,手机信号在站区都能用。一个星期至少和家人通一次话,手机通话费用也是比较便宜的,只相当于国内长途,来的人都不愿意回去了。
谈起即将到来的春节,徐辉告诉记者,“这次在南极中山站将度过一个特殊的新年,具体怎么过目前还不知道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会燃放鞭炮。到时会聚餐,国内有关部门会给长城站、中山站科考人员进行视频拜年的。另外新年夜包饺子那是一定的了,有可能还会邀请附近俄罗斯、印度等科考站的人一起来过年。”
临结束采访时,徐辉通过华商晨报向家乡人拜年:“祝家乡父老幸福安康,祝我的同事、同学、朋友天天开心、工作顺心,身体健康。”
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内陆队已完成任务
2月7日上午,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圆满结束任务凯旋,返回到中山站大本营。他们是在2014年12月中旬奔赴南极内陆昆仑站工作的。
据介绍,在昆仑站执行任务期间,国家863计划支持的液封深冰芯钻实用钻取冰芯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大量深冰芯钻探现场经验和原始数据。深冰芯是气候变化的“年轮”,对探究过去全球变化和未来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还在昆仑站安装了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为将来在昆仑站对超新星、宇宙暗能量和太阳系外行星开展研究打下基础。内陆队在返回中山站的途中,还前往中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进行了安放“泰山石”标志等扫尾工作。
我国在南极已建4个科考站
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
1985年,我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1989年,我国在东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这里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
2009年,我国在海拔4093米的南极“冰盖之巅”建立了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是目前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2014年,在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成立了南极泰山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