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德阳乡村,探访“文化院坝”里的故事
2月14日,德阳市旌阳区扬嘉镇新春联欢会“我们的村晚”上,来自新隆村的舞蹈队表演的藏族舞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舞蹈队中几个男子的舞姿更是逗乐了大家。村支书彭善喜便是跳舞的男子之一,“她们硬要我跟着一起跳,推不脱。在村上的坝坝里跳下还可以,这上舞台跳,简直紧张惨了。还好还好,动作还比较简单,再复杂点就莫法跳了。”
彭善喜所说的“坝坝”,是德阳在全市规划建设试点的“文化院坝”,截至目前已建成331个,他所在的新隆村文化院坝便是其中之一,坝坝舞是这里的特色。
幸福茶苑
一杯茶一部电影 老人享受惬意生活
早上9点半,德阳市经开区龙井社区幸福茶苑,工作人员刚刚做完清洁。几个老人出现在门口,每人手里都提着一个保温杯。“自己带茶叶,1元钱的开水钱,耍一天。这里喝的话,就2元一杯茶。”76岁的社区居民王昌祥说,儿孙们都在忙工作,一个人在屋里只能看看电视,“没有意思,出来走走,找几个老邻居,搓会儿麻将摆摆龙门阵,享福得很呢!”
电子阅览室里,正在放映老版《智取威虎山》,几个老人一边喝茶一边看电影,别说多享受。谢林才老人说:“现在社区的文化活动非常丰富,没事我就到这里看电影,跟邻居们摆龙门阵,每天都过得舒心快乐。”
“走,吃饭去。”还没到中午12点,龙井社区的便民食堂就已经开张了,来这里吃饭的人络绎不绝,绝大多数是老年人。黄大爷上午锻炼了一会儿身体,喝会儿茶,中午就在便民食堂吃午饭,下午和老友们一起打麻将,生活颇为惬意。“家里吃顿饭洗洗涮涮太麻烦!”黄大爷说,相比外面小馆,便民食堂的饭菜更放心。一顿午餐7块钱,荤素搭配,很实惠。
社区书记姜弟云说,龙井社区共有23182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400多名。为了方便社区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能够吃上便宜又放心的午餐,社区专门建立起便民食堂。“每餐三菜一汤,只收7元钱成本费,对空巢老人每餐只收5元钱。”
“我们这里文化院坝的特色就是一院一坝,院子里主要是幸福茶苑、食堂、老年日间照料室、康复理疗室、心理咨询室、老年淋浴室等,坝子就主要是跳坝坝舞搞文化体育活动的。”姜弟云带着记者来到坝子里,这里还有一个小舞台,台上一群社区大妈正在排练扇子舞,一旁的体育设施区,篮球场和乒乓球台上也有居民在享受着闲暇时光,“这个广场原先是一处荒草杂生的地方,经过整改变成了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场地。”
龙井社区的文化院坝除了文化,更是养老的院坝、健身的院坝、创业的院坝、法律援助的院坝和“一站式服务”的院坝。95岁的孤寡老人吃住行都在这个院坝里,在成都打工受伤的社区居民在这里得到了免费的法律援助,创业大学生则从这里获得了上百万元创业贷款……
美丽新村
一片“芍药谷”拉动3700万旅游收入
当夜幕降临时,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的文化院坝响起了广场舞的音乐,吃过晚饭的妇女和老人们,三三两两往这里聚集,踩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这个以花为媒建设的美丽新村,每年四五月芍药花开时,都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光临,村里的“芍药谷”人满为患。2014年第二届芍药花赏花节,芍药谷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拉动全县旅游收入3700万元,村民们着实尝到了甜头。
芍药花,让这个曾经经济滞后、道路不通的小山村变了模样:土砖房子变成了清新的川西民居,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村民们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现在不只居住条件和环境好了,干完农活吃过晚饭,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去广场上跳舞健身,还可以去农家书屋看书喝茶,比城里人还要悠闲舒服。”村民们高兴地说。
“今后这个文化院坝,不仅是平日里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还要成为展示我们芍药谷旅游文化产品的场所。我们还打算引进一家企业,组建旅游联盟,把村民新建的房屋中住不完的,让企业统一管理,租给游客使用。”村支书田明阔说,这样能带动村民致富。“当然,也鼓励村民自己搞农家乐。”目前,通过发展芍药产业和乡村旅游,石垭子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万元。
德阳农村的文化院坝,除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变成了科技的院坝、致富的院坝。中江石垭子村研究的是发展芍药种植,绵竹麓棠研究的是发展玫瑰产业,种枇杷的技术、种猕猴桃的技术、种蔬菜的技术……都送到了院坝里,给老百姓增收致富带来了帮助和实惠。
留守儿童
志愿者和图书室伴他们快乐成长
2月11日上午,德阳市中江县南华镇苏坝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传出阵阵欢笑声,3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和该村的部分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
3名志愿者的老家都在中江,且在同一所大学里读书。放寒假前,伙伴们决定组队为家乡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祝福。“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志愿者。”负责人谢沂非说,他们除了一对多辅导南华镇30多名留守儿童的作业外,还选择入住到家庭较困难的孩子家中,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游戏、同劳动,进行零距离沟通。
“中江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47万,全县留守儿童有7万多人。”志愿者张雪芹说,这次亲情陪护活动为期大约一周,除了关爱留守儿童,还包括留守老人和敬老院的老人,“希望我们的短暂陪伴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富强村的13个留守儿童,更是将村上的文化院坝当成了家,“文化院坝里有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这些娃娃每天早上吃了饭就来了,比我们值班干部还早。”村支书周正寿说,村干部自发当起了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关爱他们健康成长。
志愿者和村干部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的付出,让孩子们的父母非常感动,每年打工回来,他们都会用坝坝宴的方式谢恩。“真的要感谢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老人的身体健康我们放心了,小孩的成绩更好了,我们在外挣钱也更安心了。”面对志愿者和村干部,村民孙美玲几乎要落下眼泪,“来,敬你们,感谢了,感谢了!”
延伸阅读
文化院坝建设“话语权”交给群众
建设文化院坝,中江将“话语权”交给群众。根据该县部分年轻人在外打工,老年人、儿童留守家中的现状,打造老年活动之家、留守儿童之家。331个文化院坝全部建设完成,城乡的文化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罗江县的情系农民工“文化列车”来到农民工身边,旌阳区的“文化院坝村晚”……
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建明说,德阳大力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聚居点文化院坝、特色文化院坝,解决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且引进文化企业参与院坝建设,提高院坝的造血功能,并积极探索“公司加院坝”、“院坝有偿服务”、“文化活动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等市场支撑、多元化运作机制,为文化院坝的高效、持久运转提供财力保障。华西都市报记者曹丰 唐金龙 摄影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