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7日报道 港媒称,20世纪初期,纽约哈莱姆区(Harlem)掀起住宅开发热潮,与能够高速抵达曼哈顿商业区的高架列车相辅相成。但其后楼市崩溃,哈莱姆区这个当时被喻为前景无限的社区,当地外墙铺上褐沙石的豪华排屋,只得租给原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入住豪宅的族群。当时,意大利和东欧人首先搬进去。其后楼市再次崩溃,非裔美国人也搬进去了。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7日报道,纽约人每当遇到恶劣情况时,就懂得这样善用机会。报道同时举了一个相反例子。委内瑞拉首都卡拉卡斯(Caracas)最高的摩天大楼,于1990年代末经济进入非理性繁荣时建成,之后没人居住。几年前,开始有人擅自搬到这里。他们现在仍住在那里,该处并不安全,卫生情况恶劣,居民也不守法。
报道称,上述两个都是“改变原有用途”的例子,其中一个的结局明显比另一个更美好。眼见内地目前面对的窘局--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空置的摩天大楼,不其然就会想起这两个例子。内地的“鬼城”需要改变用途吗?
报道称,从整体局面看,过去20年,内地城镇人口增加超过3.5亿,相当于每年建设两个纽约市。如此庞大的规模,有时难免会导致过度发展,这并不令人意外。
但无论如何,供应过剩的情况仍然存在。供应过剩的城市都是大城市,但并非一线,如武汉、成都、南沙等。在经济和心理上,它们都面对压力。
报道认为,这些城市似乎希望需求将随着时间推移而追上供应,住房逐渐被市场吸纳。毕竟,城镇化步伐虽然减慢,但却远未停止。咨询公司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城镇居民人口将较目前增加3亿,其中主要来自农村。
官方去年宣布计划加速小城市的城镇化步伐,相关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户口居住证制度。但这个计划并不包括一线城市,因为一线城市的负荷能力被认为已经达到顶点。
报道称,不过,一线城市的薪金水平和机遇仍然受到民工青睐。而直辖市政府依然吝于为居民提供教育、医疗保健及其他福利。
回头再说改变用途的问题:住房价格便宜、供应过剩,在某程度上能否有助解决问题呢?毕竟,住房供应过多的地方大都在二、三和四线城市。
报道认为,其中一个问题是:内地楼市还没有崩溃,也没有人希望有这一天。当年在美国,楼市跌至谷底后,迫使纽约市政府和开发商用尽一切方法自救,将哈莱姆区的住房租给原先受歧视的族群,舒缓了该区住房供应过量的问题。这是一个“打落门牙和血吞”的方法。
不过,内地地方政府却一直试图阻止开发商大幅降价以吸引买家。他们似乎担心这种做法会影响到现有物业的价值,或恐怕市场一旦崩溃会掀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又或者地方政府只是担心,开发商大幅降价会导致土地贬值,影响政府赖以生存的卖地收入。
报道称,另一个更为激进的做法,就是政府充当“坏帐银行”,购入所有过量住房,并将之改为公共住房或出租单位。建立大型公共房屋市场的做法似乎代价很高,但实际上香港和新加坡均借此方法抬高了地价,带动政府库房收入增加。
但这个方法在内地推出的机会很低,主要因为这种救市方法──特别是由中央出资推行的话,就很可能涉及道德风险问题,有可能导致更多规划失误的情况出现。
所以内地只好像希腊政府一样采取“拖”字诀。在成都等经济和人口不断膨胀的城市,过多的住房最终可能会被市场消化,但过程将会既缓慢又痛苦,并会出现造市情况。目前政府撑住开发商,银行不断延长还款期。这些举措不仅增加金融风险,也让住房过剩情况持续,抺杀市场出现曙光的机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