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志愿救援队总队长俞关荣 摄影/本报记者 黄亮
|
长江汉江在武汉交汇,形成了两江四岸350公里岸线。
很少有人知道,在2010年之前,每年平均有200多人在江中溺亡。2010年到201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3年208人。2014年,溺亡人数更是降到25人。
2014年10月25日,一位名叫陈忠贵的武汉市民,为救江中三名落水的外地人献身。这让武汉市民得知,从2010年起,有一支长江救援志愿队开始在江边守望。陈忠贵就是其中一员。正是这支百人救援志愿队的主动救援,才有了上述溺亡人数的下降。3月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见到了专程来京与大学生交流志愿精神的长江救援志愿队总队长俞关荣。
俞关荣希望传达给大学生们的志愿精神是:志愿是一种信仰,不能盲目。俞关荣告诉北青报记者,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他们的救援能力不容置疑,能在每秒三四米流速的江水中,30秒内救起落水者。
北青报:陈忠贵牺牲后,市领导建议要给他塑像立碑,进展如何?
俞关荣:陈忠贵已被有关部门批准为见义勇为烈士。塑像正在进行中,会在他牺牲地附近建一个英雄广场。陈忠贵的塑像是第一个进入广场的,估计今年夏天能完成。
北青报:明天是学雷锋日,你在北京有什么安排?
俞关荣:先到清华大学和大学生交流,共话志愿精神,向学生们介绍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情况。
长江救援志愿队已经坚守了5年。为什么能坚守5年?大家不是为了钱,一定是有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我们有能力救人,游泳的人,看到水里有人遇险,不去救是不可能的。
再就是,以前的救人只是个人英雄主义行为,成立救援队后,就是团队救援、安全救援。救援也更有效。
北青报:五年的值守,有效果吗?
俞关荣:志愿队值望的8个点,是溺水死亡最多的地方,有效地降低了武汉市的溺水死亡率。在2010年前,在长江一年溺水死亡200多人。2010年黄鹤楼景点江段就有14人溺亡,志愿队曾经一天救了8个人。2010年到2013年,一共溺水死亡208人,平均每年70余人,2014年更是降到25人。
北青报:救援志愿队什么时候开始值守?
俞关荣:救援志愿队2010年5月18日成立,6月份就开始值守了。在长江8个点的值守,开始于2010年高考前。高考时中小学教室作考场,学生放假,这时家长和学校都无法管理学生,学生们会结伴去江里游泳,曾经就发生过溺亡的事情。值守一直到9月份开学。
黄鹤楼景点值守一直到每年的10月份。那地方是景点,很多人会在那里下水,劝也劝不住。
北青报:救援志愿队现在有多少人?
俞关荣:救援志愿队发展很快,现在有三百人报名注册。当地媒体统计,约有上千人自动参加值守。
北青报:参加救援队要培训吗?
俞关荣:当然。一是理念的培训,就是提倡“安全和团队救援”理念。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救援。二是技能培训,水中速游、潜泳、水中拖带等,一般要达到国家泳池中救生员的水平。三是急救知识的培训。还要了解救援区的水情,一般志愿队员都在熟悉的水域救援。
北青报:溺亡者一般是什么人?
俞关荣:一是当地的中小学生;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到武汉上大学的外地学生;三是中老年人。
北青报:能阻止这些人游泳吗?
俞关荣:很难。只能警示,告知他们在哪些地方游泳很危险,用喇叭喊话。不可能阻止人们下水游泳。
北青报:能设禁游区吗?
俞关荣:禁不住。长江的公开水域太长,也没有安全的水区。我们只能劝阻。对中小学生,你一劝,他就跑。你走了,他又来。我们只能是盯着,一直到他们玩够了走了。这叫“预防式救援”。
北青报:去年只有25人溺亡,是什么情况?
俞关荣:这些情况主要发生在无人值守的时间和地点。这些人多是晚上9点钟之后来游泳,有的游到晚上12点。有的是吃了夜宵后来游。中午12点钟到下午2点,是值守的空白时间。大人都要休息,有小孩和学生来游泳,容易发生危险。这个情况正在解决。
北青报:救援志愿队与过去的救援有什么不同?
俞关荣:过去是自发地救,单个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救援。成立救援队是主动救援,发现危险源,告知他人。这是最大的不同。过去是自愿,现在是志愿。救援志愿队主动筑起了一道防线。
北青报:今后还有什么想法?
俞关荣:再扩大值守点。目标是18个点。2015年增加2到达4个点。湖北省应急办把培训地点借给我们用,培训人员。
北青报:这么多年的救援经验,你最想跟大学生分享什么?
俞关荣:救援也要转变观念,不要盲目地见义勇为,不要盲目救援,要讲技巧。一是坚决反对“人链式”救援,要抛物,用东西把落水者拉上来,不会游泳就要呼喊救命,不要怕丢面子;二是要冷静救援,等到落水者无力时,或者是呛水后再施救,要在其身边观察,从后面施救。
北青报:长江救援志愿队需要什么帮助?
俞关荣:需要器材,需要救生圈和救生包。救生包是有二三十米长的绳子牵着的包,抛给落水者,他只要抓到就能把他救上来。这些器材消耗很大。陈忠贵牺牲原因之一,是当地的救生圈被盗,陈忠贵下水就没有了救生圈。
另外就是希望能有值守基地。夏天很热,值守人员很难坚持。去年有关部门支援的救生圈没有地方存放,有人盗走了。
救援志愿队过去不被认可,现在被认可了。有关部门来看望,送水、送毛巾,这让队员们很感动。
文/本报记者 王进
背景链接
长江救援志愿队
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来自武汉22支冬泳队,平时游泳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值守点。
长江汉江交汇,在武汉形成两江四岸350公里岸线。这里江水湍急,特别是夏秋汛期,水流最急时达到每秒6米。每年武汉三镇溺亡事故多则百余人,少则数十人。
2009年,武汉圣士长游冬泳队队长俞关荣在悠游网发帖倡议:“组建一支队伍,比较专业地开展救援。”
2010年3月,18支冬泳队队长齐聚一堂,酝酿成立长江救援志愿队。俞关荣以全票被推举为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这是各冬泳队每队代表两名、一人一票投出来的。
消息传出,又有4支冬泳队加入。这22支冬泳队,覆盖了三镇各处亲水点:长江最上游有平湖门队,最下游有钢城建五队;汉江最上游有古田队,最下游有龙王庙队。
报名需签“生死状”
救援志愿队章程草案确立,投票表决。商议到“报名须知”第五条时,大家沉默了一会,最后全票通过。
这一条是:“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包括人身伤害、物质和经济损失、工作受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
一张张《水上救援队报名表》分送到18支冬泳队。拿着表,队员们不约而同留意到了“报名须知”第五条,笑称是“生死状”。笑归笑,发下的128张表,最终收回了114张。
2014年5月,救援志愿队推出区域值守制度。整个夏天,每天都有志愿队员分时段轮流值守8个游泳人群密集区域。值守的任务除了救援,还包括提醒戏水者离开危险水域。
队员陈忠贵舍身救人
2014年10月25日晚,来武汉打工没几个月的3名汉川青年,晚饭后游泳,被水葫芦缠住,卷进激流。陈忠贵等3人下水,4人在岸上配合,将他们救起。一团顺江疾冲下来的水葫芦将陈忠贵兜头盖住……四天后,陈忠贵的遗体在15公里外的天兴洲被找到。
陈忠贵的牺牲,引起了人们对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关注。11月19日,武汉市领导致信长江救援志愿队,向全体队员致敬,并建议,“在长江边选一处合适的地方,为舍身救人的英雄塑像立碑”。
五年来,自发组织在一起的这百余人的群体,一直义务守望在武汉三镇的两江四岸。仅2014年,他们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陈忠贵牺牲后,长江救援志愿队没有一个队员退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