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5日电(记者吴振东、吴俊宽)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带来了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他在提案中指出,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已取得积极效果,在中学阶段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应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突破口。
循着提案内容,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相关部门和试点学校,了解改革成效与仍需突破的难点。
试点
从2012年11月开始,上海17所高中的体育课悄然“变脸”:不再拘泥于传统年级、班级界限,而是按专项和兴趣编班、按水平分层,实行二三十人小班化教学。
据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丁力介绍,“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目前共涉及17所试点学校的362个行政班级、13000余名学生,共编设了592个专项教学班。在已设置的专项中,学生兴趣较为集中的是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武术等9项。专项教学平均每学期14周,课时安排大多采用“80+40分钟”模式。
“体育专项化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上海闵行区金汇中学校长胡佳告诉记者,过去学生也爱运动,但不喜欢传统体育课较为呆板的教学方式,如今的体育课是有同样兴趣的学生聚在一起,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也更加热情和专注。
胡佳认为,通过高中三年,学生可以至少掌握一种专项体育技能,并了解了专业术语、裁判知识,体育文化内涵等。“即使运动能力不一定能达到专业水平,但学生一定会对某个项目有兴趣、懂门道,在赢得自信的同时,也为终身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4年对17所学校学生及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专项化试点产生了积极效果,81.5%的学生喜欢专项体育课,认为找到了自己的运动爱好,教师接受度也达到89%。此外,体育课改革也切实促进了学生体质的提升,以金汇中学为例,2011年,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及格率为66%,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至2013年,及格率已提升19个百分点,超过区平均水平。
克难
“教师数量与专项能力存在缺口”,是姚明在提案中列举的推广专项体育课面临的难点之一。丁力坦言,上海目前暂不具备全面推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条件,除了师资不足,不少教师也面临“专业不对口”的难题。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柏慧敏表示,过去,高中体育教师“一专多能”足以应付常规教学要求,但实行专项化教学后,一些体育教师所教项目并非自己运动主项,需要进行专业化业务培训。同时,分层教学也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丁力介绍说,上海改革方案允许每个试点学校根据自身师资特点灵活开设运动专项,并不做硬性规定。在师资培训方面,上海已在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建立了三个“体育教师培训中心”,帮助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专项技术。同时支持高校体育老师、专业教练、运动员等走进高中,帮助学生提升体育专项化水平。
场地受限,是推进改革的又一掣肘。上海市特级校长、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徐阿根曾表示,上海不少学校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标准里并无配置室内场馆的要求,造成目前多数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全部教学要求。
据了解,上海市已对试点学校下拨专款用于场地与设施建设,各校也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如市西中学建设地下篮球馆;延安中学将原来的锅炉房“变身”为健美操馆,并在屋顶上建起乒乓球房等。
如何消除体育教师对意外伤害事故的思想顾虑?丁力表示,在明晰体育教师权责的同时,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保险制度,并建立多方参与的涉校事件协商机制。
推进
“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仅是"逗号"”。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最终将建立起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体育专业化”的循序递进、科学衔接的学校体育教学新体系。
丁力告诉记者,上海市教委等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改革方案,预计于今年9月试点推行。“我们希望从小学起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改革重点是开展游戏和运动相结合的体育教学,初中则给予学生充分的运动项目选择,为将来打下一定基础。”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课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实现体质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养的三维目标。”姚明在提案中说。
上海市教委表示,将通过率先实施高中体育课改革,探索学校体育改革全新的方式、路径、管理和保障模式,并使其“上推”高校体育,“下引”初中、小学体育,从而带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变革,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
作者:吴振东 吴俊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