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
“大道至简,有权也不能任性。”昨日,当李克强总理说出这句话后,人民大会堂响起掌声。李克强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明确表达出改革的决心。与此同时,许多普通人的朋友圈也被这句话刷屏。
受访专家认为,虽然“简政放权”是针对行政体制改革,治理“懒政”更多是针对官员个人行为,但是这背后的指向却是一致的: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性政府。
30次常务会部署“放权”
在李克强总理的第二个政府工作报告中,“简政放权”再次成为关键词。
过去两年,李克强常讲,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昨天,他把句末的“加法”,改成了“乘法”。
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次记者见面会上承诺,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1/3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自此,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拉开序幕。“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直至今时,李克强在两年前说的这句话依旧掷地有声。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自2013年两会后截至2014年末,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30次与简政放权工作部署有关。2014年全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
从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可发现,这个承诺已提前3年实现。而这仅是一个开始。李克强昨日再次表示,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原司长王远枝认为,这旨在厘清政府的权力边界,意在建立高效服务廉洁的政府。
报告首提治“庸官懒政”
有评论指出,反腐压缩了一些官员的权力寻租空间,其“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便会发生懒政和怠工问题。这对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性政府提出了挑战。
李克强总理并不回避这个问题。他在昨日的报告中说,“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他提出,“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治理“庸官懒政”。
其实,在2月26日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就曾表示,懒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和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虽然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治理“懒政”,但是在实践中这并非新举措。2014年,多省份开展针对“懒政”、“官员不作为”等行为的整治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毛昭辉表示,总理的表述有很强的针对性。“过去一段时间内,监察机关偏离了效能建设和监察,现在需要重新明确监察机关在效能建设上的主体位置。”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A12-13版/综合新京报记者 张婷 李丹丹 储信艳 新华社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