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瞿佳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开“药方”—
没有合格的医生,医改就是一句空话
“医改的主体是医生,要是没有合格的医生,医改就是一句空话。”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说,“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本质上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机构不放心,医生不‘同质’,尤其是基层卫生院缺少合格的医生,缺少百姓信得过的医生。”
通过现状分析,瞿佳提出了“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模式。
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医生也不能长期安心于基层工作,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
当前,绝大部分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不愿在乡镇和山区从事医疗服务,一旦有机会就千方百计要回到大医院工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合格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依然严峻。
随着 “新农合”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硬件保障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基层全科医生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与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导致很多医疗服务不能有序开展,许多国家配置的设备无法投入使用。
现状
基层医疗人才流失严重
很多医疗服务无法开展
瞿佳建议,要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的法律法规体系,也要以“国标省统”为指导,建立订单式定向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所谓“国标”,即制订《国家全科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标准》,明确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在培养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时间安排上,《标准》在作出原则性规定的同时,为各地自主安排预留政策空间,有利于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相关培养工作。
瞿佳建议在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全科医学人才五年制培养。
所谓“省统”,即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将定向培养计划纳入普通高校年度招生规模,对免费医学生招生实行单列报考志愿、单独划线录取、统一发放录取通知。由省招办组织全科医生专业统一考试、命题、评卷。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
瞿佳说,以“国标省统” 为指导,建立本科层次订单式定向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是响应国家医改的方向、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职教育培训不够重视
上岗后专业发展路径不畅
在职教育缺失,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人员的在职教育重视不够,他们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原因在于经费缺乏和人员配置不足。
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医药配送、药品零差价,加上财政拨款有限,造成基层医疗人员工资待遇差、收入低,工作需要难以保障。基层医疗机构高级职称岗位设置较少,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职称晋升难。
建议
让全科医学毕业生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为使定向订单式全科医学毕业生毕业后“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就应从政策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施以县级医院为主导的“县管乡用”全科医生一体化用人模式,建立一个有效的、持续的政策机制。
比如组建以县级医院为主导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形成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助局面,让优质专家资源下沉到社区群众中,实现医联体内部的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
“定向订单式”全科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将原来按照培养协议直接分配到乡镇医疗机构,但改由县级医院接收,编制落实在县级医院,形成“县管”。同时,由县级医院统筹轮派经过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后的全科医生入驻乡镇医疗机构工作,即“乡用”。
县级医院应成为
基层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而县级医院成立全科医学部,对“县管乡用”基层全科医生统筹管理。
县级医院要成为基层全科医生培训的主要基地,必须是国家认可的综合医院,并且与高等医学院校有教学协作关系。
东部发达地区应率先实现
全科医学人才五年制培养
整个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将根据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特点设计为“1+2+1+4”,即毕业后第1年在县医院轮转,完成毕业后全科临床轮转学习,并参加执业医生考试;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后,回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2年,并参加基层卫生院工作绩效考核;2年后再回到县级医院工作1年,进行专业回炉学习,提高对新技术、新业务知识;最后根据合同,再回到基层医院工作4年。
这样既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拥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取得群众信赖,也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持续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