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更厚了,审议的时间也多了半天”,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商务厅机电和科技产业处处长寸敏准备今天晚上啃一啃这8本厚厚的预算草案。
尽管不是财税方面的专业人士,但寸敏还是愿意花时间去琢磨一下今年的预算草案究竟有哪些变化,审议的时候就有话说。
今年1月,她有机会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的“预算初步审查”会议。从会上,她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2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要审议的预算草案会大变脸,这也是预算法大修于今年实施后,预算草案首次按修改后的法律要求,以新形象亮相。
第一个引起寸敏注意的变化是,预算草案详细列出了2015年中央财政给各地转移支付的情况,有好几百页。而过去,中央转移支付的情况在预算草案中浓缩为几句话。
“288页,其中有近100页是解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冯淑萍准确地说出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相关情况在预算草案中的“量级”,她证实,这也是预算草案第一次非常详尽公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数据。
在一般公共预算的“表二”里,代表们可以找到各省和计划单列市的转移支付的数额:北京315亿元,江苏866亿元,云南1942亿元,四川2920亿元……
冯淑萍解释说,中央预算中,转移支付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70%,细化和规范转移支付预算,使得2015年的预算草案更加科学、更加贴近来自地方的人大代表。这也是国务院按照预算法的新规做出的重要变化。
事实上,在过去的预算审议中,经常有代表提出,为什么占中央财政支出大头的转移支付没有明细账。所以,在预算法的修改过程中,很多人大代表都提出,在向全国人大报告时,要细化转移支付的内容,而最终这一点也写进了法律。
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说,审计署每年都会对中央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提交审计报告,而转移支付的透明度问题也是审计署提了很多年的建议,但由于法律没有相关规定,只能作罢。但今年有了法律的支持,预算草案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上,需要给人大代表一笔细账了。
在董大胜看来,转移支付有了明细表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过去,转移支付的明细不向全国人大报告,各省获得转移支付资金量的情况都相互不知道,而现在有了明细账,便于各省之间相互监督,可能有利于解决跑部钱进这个老问题。
董大胜注意到预算草案的另一个变化是,政府债务的问题也有了详细披露,而在过去这都被简化为赤字的范畴。中央财政预算中还有赤字,到了地方预算中,连赤字的表述都没有了。
因为1995年版的预算法是明确禁止地方政府发债,也不允许地方列赤字。所以一直以来在预算报告中,是没有地方赤字、债务情况的。
新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列赤字。所以,董大胜注意到,不光是在政府工作报告,还是预算草案都提到了地方赤字—5000亿元。
董大胜说,既然地方有发债的需求,债务也是现实存在,就应该写在预算中,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
冯淑萍说,如果将转移支付情况、债务情况详细写入预算草案,体现的是预算编制的全面性的话,那么将地方教育附加等11项基金收支列入一般公共预算,则体现了预算结构更优化的特点。
生活中有很多政府性基金是不为老百姓所知的。比如,老百姓的电费中,有几分钱是给三峡基金的,北京市民的水费中,也有几分钱是给南水北调基金的,各地还有教育附加费等。这些基金都是缴到相应的部门,在分配时不纳入一般公共预算。以往审议预算草案时,也有很多代表追问政府性基金的去向。
根据新预算法的规定,政府性基金要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所以财政部在编制今年的预算草案时,已经将11项基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进行管理。
董大胜说,这样的变化有利于资金的更高效使用,改变过去财政资金重复使用的问题。
冯淑萍还发现,今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列更加翔实细化,由以往的两本增加到5大本,部门的支出预算表细化到项级科目,并增加了部门情况的说明和预算编制的解释。这些改进方便代表对中央部门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预算不仅编写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审议的程序上也有了改进。在过去的预算审议中,有很多代表提出时间太短,不能充分审议。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要强化对预算的初步审查,延长审查时间。而寸敏代表就作为10名基层代之一参加了对1月份的预算初步审查。冯淑萍说,在草案形成之前再多一道程序,可以让预算编制部门听到基层对预算的建议,拿出更接地气的草案。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