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外媒称,距上海只有几小时车程的义乌小商品交易中心因为将商品经海路运送到世界各地而繁荣起来。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3日报道,来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的商人与来自欧洲的买主一道,在这里挑选花哨的塑料花、发夹、手链、荧光棒和手电筒,用卡车运到附近的港口,装上集装箱货船。
不过,去年11月,这座城市的一些商品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运出:一列货运列车隆隆驶出义乌,前往马德里。这是全球最长的铁路线首次通车,这条铁路全长8000英里,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贯穿中亚地区。这是在中国追逐新的跨越大洲的梦想之际建设的一个最雄心勃勃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一部分。
报道称,中国可能因为在南中国海强调岛礁的领土主权和建设人工岛屿的做法让自己以过度自信的形象示人,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政府之所以正在将目光投向西方,恰恰是因为向太平洋方向望去,充满了危险。
报道称,中国感觉被美国的一连串军事盟友包围,这些盟友从韩国到日本,到菲律宾,再到澳大利亚。虽然中国正在迅速积聚军事实力,美国海军却仍是海上霸主。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军舰和潜艇会通过实施海上封锁,扼住中国经济命脉。
中国政府也从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地区贸易秩序中看到了危险。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为敲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投入新的精力,这一涵盖广泛的自由贸易协议会将12个国家及全球40%的GDP连为一体,但中国被排除在外。这一协议是奥巴马“转向”亚洲政策的经济核心内容,在中国政府看来,奥巴马的这一政策是旨在阻挠全球挑战者崛起的冷战式阴谋。
于是中国正在转向欧亚大陆块,中国的目标是“打破互联互通的瓶颈”。
报道称,看似不大可能实现的通过中亚—中国所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向欧洲重新敞开后门的计划正在变成一场对抗远距离和严酷地理条件的斗争。义乌到马德里的铁路线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和法国,一路蜿蜒,最终抵达西班牙。它出发的地方是亚热带气候,然后穿过冬季气温可能降至零下40摄氏度的高原沙漠和大草原。
目前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之间已经开通了货运列车服务。位于中国中部的郑州则和德国汉堡之间有了铁路货运路线。但是火车永远替代不了轮船:火车最多能够拉几百个集装箱,而大型集装箱货轮可以装载多达1.8万个集装箱。航运的价格也要便宜得多,不过火车的速度更快。成本与速度之间的权衡让货运列车主要适用于运送中国向欧洲出口的像笔记本电脑这种价值较高的商品,以及它进口的像汽车零部件这样的产品。
报道称,中国还在筹划开通更多的超长铁路线路。有些计划看起来切实可行,比如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开通一条高速铁路。也有一些计划实现起来难度极大,其中包括在北极地下开挖隧道,铺设铁路,途经加拿大,终点为纽约。
所有这些只是中国伟大设想的一部分:铁路线是为了将中国经济通过钢铁纽带与邻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正因为如此,中国向“丝路基金”先期投入了400亿美元的资金,从而升级现有的铁路线,建设新的铁路支线,铺设能源管道,并在沿途国家建设工业基础设施。
报道称,这一宏大的任务现在成了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中国的某些实力。和美国可能多年来保持着主导权的西太平洋地区不同的是,中亚是可以争夺的一个地方。
自苏联在1991年的解体造就了一批独立自主国家后,该地区一直存在着权力真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执政者依然在政治上向克里姆林宫倾斜。不过这些国家的经济前途与中国休戚相关。总体而言,这些国家对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做生意的方式持接受态度:政府主导;在能源、采矿和重工业领域投资数额巨大;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关注的是服务行业,在劳动力和环境影响上有着严格的标准。
报道称,对于决心重新调整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方式的习近平主席来说,退回到“骆驼与马”的时代是一个大胆的策略。400年前,丝绸之路上长长的商队因欧洲的货船和这个局势不稳定地区的军事及政治乱局而消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