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49万,创历史新高。
今年有749万名高校毕业生,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字。他评价,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
高校毕业生人数近年来持续上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1万,2011年、2012年分别升至660万、680万。2013年毕业生为699万,到了2014年,突破至727万。
大学生就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兰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曾连续参加过3次“双选会”,能感觉到毕业生求职的艰难,尤其是还存在性别歧视、专业歧视的情况,“这还只是我们一个学校的情况”。
根据国内一家知名招聘网站发布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就业。
数据显示,与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由2012年的68.5%上升至2014年的76.3%,继续深造、创业者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报告披露,进入就业市场的这部分毕业生,期望进入的三大行业依次为IT、金融、贸易,实际就业的前三大行业依次为制造业、IT、制药和医疗。就期望就业与实际就业的落差而言,政府机关和制造业都是最大的。不过,政府机关的期望就业比实际就业高10%,制造业则是低10%。
观察人士分析,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存在一定差异,原因之一是就业压力增大,部分毕业生面临“被”入职。
对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
2013年,国家首次出台《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放,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为其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个措施给毕业生提供了缓冲的机会,也有助于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也有评论认为,该措施打破了基于户籍制度形成的就业服务管理模式,允许异地登记,适应毕业生流动性大的特点。
201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提出将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会议还要求进一步依法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
同年5月4日,人社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在各地方政府,近年也出台了一系列新政,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
“2015年,高校毕业生仍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作为重中之重,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采取系列服务活动,保持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平稳。”尹蔚民也曾经这样公开表示。
在关注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同时,也有人开始担心,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是否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对此,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如果想在定编定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就职,延迟退休可能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并不存在对毕业生就业的挤压。在很多企业,对某些有能力的老员工会返聘回去。不管毕业生的入职情况如何,这些人是退而不休的。”
房连泉则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和延迟退休之间没有直接关系。部门的职位确实有一定限制,但就业难是综合性问题,更多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关系,要考虑就业供需矛盾因素和经济总量,经济总量不足就会影响就业需求,“不延迟退休难道对大学生找工作就一定有好处?没这个证明。”
他说,现在的岗位越来越需要高技能的、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所以对刚毕业的青年人应该实行“再培训”。
“国家已经有了再培训方面的扶持政策,但还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关的公共政策,拿出配套的培训基金,设立培训中心,按照劳动力市场的具体需求为毕业生提供不同的培训技能。”房连泉说,“同时要提供生活补贴、失业保险等,给青年人创造良好的过渡阶段。这是劳动力市场的命题之一。”
“凡事皆有利弊,延迟退休对大学生就业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但绝不能把延迟退休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对立起来。”褚福灵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