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奇谈浙江司法改革推进情况。资料图片
|
人物简介
齐奇 1952年4月出生,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大法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最高法院2月25日发布《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即“四五纲要”),提出了7个方面65项司法改革举措。浙江将成为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的11个试点省市之一。今年浙江的司法改革将怎么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为何重要?领导干部对司法活动的不正常干预,全程留痕,能否落到实处?实行员额制,会引发法官大规模离职潮吗?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接受南都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来之不易
刑事判决没生效,就不穿囚服,这看上去是一个细节,实质上是理念的变化。
南都:到2016年底,国家推动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为什么要推动这项改革?
齐奇:要确保公正审理,特别是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就应该以审判为中心构建公检法司的诉讼关系。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改革。过去,比较重打击轻人权,以侦查为中心有比较大的惯性,导致公检法配合有余、制约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此前,法院的提法是以庭审为中心,四中全会又进了一步,提出以审判为中心。这个调整,比以庭审为中心更全面。
南都:这样的改革理念是否也会有争议?
齐奇:过去对这个理念有分歧,也有一些误解。近年,浙江纠正了几起重大命案冤错,如张氏叔侄强奸案、萧山五青年劫杀案,引起比较大的反响。接着,全国陆续纠正20余件冤错案,震动很大。
其次,是薄熙来王立军之流严重破坏法制的办案方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令人深刻反思。
结合十八大以来纠正冤错命案,纠正薄熙来王立军破坏法制的做法,既有长期思考,又有现实需求,才形成了改革的共识。所以说,这项改革来之不易。
南都:“以审判为中心”为什么这么重要?
齐奇:“以审判为中心”就是证据都要在法庭上检验,辩论都要在法庭上展开,裁判的结果,裁判的理由,都要在法庭上形成,只有通过审判程序才可确定这个人有罪还是无罪。比如媒体比较关注的出庭不再穿囚服,这就体现以审判为中心的理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刑事判决没有生效之前,这个人就不能被当做罪犯,他只是犯罪嫌疑人。如果你让他穿上囚服,就等于先入为主当成罪犯。这看上去只是一个细节,实质上是理念的变化。熟悉司法实践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实质意义的重要转变。今后在侦查、起诉、审判程序上,刑事诉讼法还要修订,侦查和公诉,公诉和审判,法官和辩护律师之间的关系,都要进一步做出具体细化的规范。我想,大家也要有坚持这个改革的耐心和恒心。换句话说,这里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程留痕是对法官的保护
篱笆都是一点一点扎起来的。法官可以理直气壮对付不当干预,才能最大限度把中国在人情世故这方面的陋习去掉,把法治秩序建立起来。
南都:领导干部对司法活动的不正常干预,要全程留痕,请托、打招呼要记录、留档。这样的措施会有效吗?
齐奇:此次司法改革,涉及到很多制度建设,包括对领导干部不当干预,中央是下决心要解决的。有些领导同志过问案件,很可能是传递当事人的信访诉求,领导同志当时也认为有责任转给我们的。但也有个别领导干部过问案件,则是另有私心,甚至不排除背后有利益输送。
从法院讲,来自外部的领导干部转涉案材料过来,包括书面的,电话、口头等等要记录,来自法院内部的也要记录。内部就是法院领导干部,或者法官之间,利用内部的熟悉关系来打招呼的。通过记录在案制度,大大减少这种个案请托打招呼,根本扭转个案干预和过问比较多的情况。
南都:据我们了解,有的基层法官表示,虽然有了这样的制度,但真有领导打招呼了,自己也不敢记录。
齐奇:要相信绝大多数法官是追求公正审理的。有了这个规定之后,法官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付不当干预。
拿我来讲,每年也会收到几十件方方面面转过来的个案材料,浙江高院一直也是这么记录在案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干净的司法生态,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中国在人情世故这方面的陋习去掉,把法治秩序建立起来。
篱笆都是一点一点扎起来的。不要觉得好像一下子解决不了。浙江法院已经实行好几年了。碰上领导打招呼的,都要求他有书面材料过来,也都记录在案。如果是法官自己的人情关系,或有领导干部私下来打招呼,都应该在合议庭公开留痕。
如果不公开,而作出的裁决有偏向,最终这个法官是要承担责任的。公开留痕是对法官的保护,对公众也说得清楚。
员额制不应该唯资历论
简单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当法官,你就要办案。你占着这个坑,完不成任务,那别人就要干更多的活了。
南都:以后,法院要实行员额制,有一些法官感觉到压力。有一些地方,法官的比例偏高。因此有的法官很担心,自己是不是又要变回到法官助理去了?
齐奇:员额制,这在以前是没有的。显然,实行员额制以后,不是现有的法官都能进入员额队伍,今后要择优了。而且即便进入员额,如果不好好干或能力明显不适应,也要退出,不能让你占着这个位置。简单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当法官,你就要办案。你占着这个坑,完不成任务,那别人就要干更多的活了。
南都:这次司法改革提高初任法官的门槛,一些大学生担心毕业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当上法官?
齐奇:大学毕业生以后当法官的门槛确实提高了。按照法官法,本科毕业后23岁,就有当法官的资格。但现在,可能要晚个三五年。这对大家都是一样的,要耐得住,先从法官助理做起。有些青年法官纠结在于,看到前面还有很多老同志尚且不能全部进入员额,担心轮不到自己。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明确不应该唯资历论。比如我们现在提出,资历比较长的审判员并不一定能入员额,但年纪比较轻的优秀助理审判员,却可以被选任入员额。这两句话,就把年轻法官的担心化解了。哪怕你是助理审判员,你还年轻,资历还比不上,但你足够实绩优秀,也可以入员额。这个话一说出去,一些原先想走的年轻同志现在也留下来了。
离职主因是案多人少压力大
大多数还是愿意留在自身热爱的审判岗位上,要公平、择优,一视同仁,年轻同志也要给他们发展的路线图。
南都:去年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出现基层法官“离职潮”的现象。浙江有没有这种情况?
齐奇:浙江每年都有法院人才流失。离开法院的,这几年比较多。这个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这是案多人少压力太大造成的。浙江的法官,年人均结案数全国第一。一线法官办案,去年人均是187件。有的法官一年甚至办案二、三百件。这种局面是年复一年呀。所以,有的法官宁可去了其他党政机关。同样是公务员,那边的压力小一点;还有一些去当了大企业法律顾问,有的去做了律师。
南都:这是员额制造成的吗?这种情况会不会加剧?
齐奇:浙江法院离职数去年并没有明显上升,最近三四年基本持平。今年要试点以后,会不会有新的上升出现?我们也在观察,要尽量防止这种情况。总的想法,不必太顾虑这个问题。尽管法官办案压力很大,但大多数还是愿意留在自身热爱的审判岗位上。政策上也不能让这些同志吃亏,要公平、择优,一视同仁,年轻同志也要给他们发展的路线图。
我们也在做稳定军心的工作,消除误会。比如,有一个误会说:“年轻的就地卧倒”,就是说反正他们没指望了,资深的先入员额。这可能就引起人心的浮动。我们要不断地正面引导,跟法官讲清楚。相信绝大多数法官会选择坚守法治事业,留下来的。
案多人少的矛盾可能会加剧
过去有的案子,基层法院是挡在门外的,基层党政也希望法院有的不要受理,现在我们必须受理下来。
南都:立案审查制变成登记制后,法院的案件量可能会更大?案多人少的矛盾岂不是会更突出?
齐奇:是会带来较大压力。今年5月1日,行政诉讼法要实施了,已经明确是立案登记制。比如过去挡在门外的,有的是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征地拆迁、拆除违章建筑,为了赶进度,往往要限时限刻解决。这种虽然是符合公共利益的,但法定程序上往往存在不到位。像这样的案子,过去一些基层法院是有挡在门外的,基层党政也希望法院不要受理。我们现在都在跟政府部门讲课,跟他们讲解新的行政诉讼法有什么新规定、新要求,按照立案登记制,我们必须受理下来。实际上这也是倒逼机制,不能为了赶速度而超越法定程序,是在倒逼你行政执法不可任性。还有一种情况是,事情本身确实不属于法院受理管辖范围的,以前也挡在门外,现在也不行。不属于法院管辖的,现在也要登记立案。然后,依法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裁定做出后,还可以上诉。
近些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浙江法院收案量也在明显上升,加上立案登记制,今年案件量估计会有更大幅度上升。案多人少的矛盾可能是会加剧。对此,我们也在探索,能不能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增加办案辅助人员力量,尽量把法官目前承担的很多事务性工作减下来。另一方面通过案件的繁简分流。简单的案子不要搞复杂,复杂的案子要分流下功夫办好,并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提高办案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抵住案多人少的压力。
我们现在都在跟政府部门讲课,跟他们讲解新的行政诉讼法有什么新规定、新要求,按照立案登记制,我们必须受理下来。这也是倒逼机制,不能为了赶速度而超越法定程序,是在倒逼你行政执法不可任性。
—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高院院长齐奇
采写:南都记者 龙玉琴 实习生 白小豆 发自北京
整合:陈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