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3月1日失窃,当时博物馆方面公布15件文物遭窃,包括铜胎掐丝珐琅麒麟、藏传佛教礼器金曼扎、泰国国王王冠复制品等。但10天过去,法方始终没有公开遭窃细节或案情进展。倒是泰国官方与法方接触,再经由泰国媒体披露,失窃文物多达20件,另外,窃贼共有两人,作案时间仅六七分钟。
两男子戴头套作案
据泰国媒体报道,失窃文物不是最初博物馆公布的15件,而是多达20件,包括泰国国王拉玛四世赠送拿破仑三世的6件珍品。另外,窃贼共有两人,配合作案,作案过程仅6分多钟。
泰国文化部长威拉·罗博差那拉说,失窃的6件泰国文物除王冠复制品外,还有一把日式佩剑、一个罐子和一个托盘。
威拉说,他看见了监控视频,视频显示有两名戴头套男子共同作案。
手法粗暴用椅子砸碎陈列柜玻璃
泰国媒体报道,1日清晨6时,两名窃贼破窗进入中国馆,显然对自己想要的文物位置十分清楚,用椅子砸碎陈列柜玻璃,取走文物。为掩盖痕迹,他们还用消防灭火器朝作案点喷射泡沫。警报响起,但当值夜保安赶到中国馆时,窃贼已逃之夭夭。
泰国驻法国大使阿披差说,枫丹白露宫方面正求助于多方破案,包括国际刑警组织,防止文物流出法国。
枫丹白露宫至今没有对媒体公开案情进展,甚至至今都不清楚遭窃文物中到底有多少件是中国文物。
中国馆为何成为盗贼目标?
作为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创始人和馆长,马未都曾亲往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这次中国馆失窃,在他看来,是“人的事儿”。
“现代博物馆技术防护手段先进,实时监控技术完善,理论上说,破解这些技术的可能性很小,”马未都说,“据说窃贼同时触动所有火灾警报设备,也是为了制造一种慌乱。”
从收藏家的视角,马未都说,这次枫丹白露宫失窃有一些线索值得分析。
枫丹白露宫,这座据说由朱自清译名的法国历代君王狩猎行宫,占地面积达0.87平方公里,比故宫还大。马未都说,在如此之大的范围内,各国珍宝藏馆分散各处,加上安保人员不足,参观人数有限,使得窃贼有机可乘。
从中国馆的情况看,马未都说,中国馆原为国王卧室,面积不大,平时也不开放,闭馆多年。这一点,也可能使中国馆的安保配备不如对外开放参观的一些展馆。另外,中国文物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上受关注程度高,也可能是盗贼对中国馆下手的原因之一。
理性看待海外文物追索
对于国人而言,这些100多年前流失海外的文物二次流失,让人心情难以平静。它们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或是就此销声匿迹,暂时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答案。
自清朝末年,流到海外的中国文物数不胜数。中国文物学会估算,自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入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统计,流落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达164万件,分散在全球47家博物馆,而流落海外民间的文物数量恐为馆藏文物的十倍之多。
但理性地说,如今最有可能被纳入追索范围,或者说存在追索后回归可能性的,仅限于那些被外国人非法获取、占有的藏品。马未都认为,如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体量的提升让中国文物价值凸显,同时也让流失文物的追讨、追索、捐赠、交换有了新的契机。并不是所有流失文物都存在追索的可能性。一些流失文物被进献,一些文物被捐赠,一些文物在辗转过程中存在“善意取得”的环节,它们在传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转变,也给追索带来千差万别的法律背景。马未都认为,枫丹白露宫里中国文物大多由侵略者进献,因此,其“劫掠所得”的性质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流失文物的追索存在很多障碍和困难。马未都认为,在追索、追讨流失文物时需要理智,需要遵循已经建立的制度,需要考虑各国不同的法律。追讨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理性看待,也需要调整心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些问题相信会自然解决。
(观察者网综合新京报、文汇报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