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闻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资料:李光耀之后新加坡去往何处

来源:综合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资料图)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资料图)

  亚洲新闻网评论文章:

  今年2月5日起,91岁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重度肺疾医治已40余天。突然的病情恶化,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们仍在双手合十,祈祷着李光耀先生能够尽快摆脱病魔,早日康复。

  人的一生充满变数,但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有一天要面对“往生”这个话题。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这最后时刻的到来,不论你曾经拥有多少金钱,掌握多大权力,还是有过多少争议。

  新加坡当地的主流媒体对李光耀的病症却并未做过多报道,也许他们认为公众不应对一个人物时代的结束过早欢喜或悲伤。

  李光耀目前状况

  约两年前的同一时间,这位89岁的政治元老因疑似中风而住院治疗,两天后即出院。在此之前,他已患有多年的神经疾病。

  但这次情况似乎更糟。李光耀已入住新加坡中央医院40余天,此间他感染重症肺炎,现仍在重症监护室内维持生命。

  医生对李光耀的状况守口如瓶。但众所周知,因李光耀无法自主呼吸,一直使用生命支持系统来维持生命。此前,抗生素的使用似乎也未起到明显效果,但为了抗击感染,抗生素并未停止注入。

  新加坡及世界其他媒体都在密切关注。但人们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媒体已开始为李光耀的即将过世而欢呼,但更多的人则依然在祈祷他一切安好。

  有争议的人物引起公众如此强烈的情绪并不为奇。但是,这位曾声称将从坟墓中爬出来保护其政治遗产的强势人物,他的豪言壮语在死亡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也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灰飞烟灭。

  希望没有痛苦的死去

  或许,李光耀富有远见,在死亡问题上同他生活中一样固执。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疾后不久,这位亚洲最后一位强势之人立即签署了“预先医疗护理指示书”。他在《李光耀观天下》(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一书中解释了此举的原因:

  “不久之前,我签署了预先医疗护理指示书,若我生命只能靠呼吸机维持,且几无可能恢复,授权我的医生拔掉呼吸管,便能给我做一个迅速的了结。”

  “万物有终结。我希望我的生命能结束得尽量迅速且没有痛苦,而不是只能无任何行动能力地半昏半醒地躺在床上,只能靠鼻子里的插管向胃里输送液体来维持生命。”

  这位奉行“躲避无用”的强者并不想在生命的最后,任由医生采取极端措施延长其生命,而自己却无可奈何。

  是否拔掉呼吸管?

  依据新加坡的预先医疗指示法令,只要病人还有一线希望,便不能停止使用生命支持系统。法令对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的情况作了严格的限制:只有生命支持系统“仅能够推迟病人死亡时间”时,才可结束病人生命。

  此外,预先医疗指令在病人意识清醒时也不适用。今年2月,总理办公室的报告中仍称李光耀是“有意识的和轻度镇静的”。

  不管发生什么,这位新加坡的前总理、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都是一位“战斗英雄”。那些曾经被他监禁、罚款、起诉的人,那些曾被他在回忆录、采访、演说中被不断批评的人,都明白律师出生的李光耀一直具有着巨大“政治张力”。面对《纽约时报》暗讽其子借其影响力谋职却无作为,当年86岁高龄的李光耀仍然巧妙地给予了有力反击。

  不走寻常路的政治家

  命运如此神奇,国际社会对李光耀这个人竟然有如此多的争议。

  李光耀90岁生日之际,英国《经济学人》写道,“他的领导更多是依靠人格魅力而非其‘伟大理念’。正如许多人所说,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又是个经验主义者。” 实际上,许多人并不是被他的思想体系吸引—他不依赖任何东西,更不用说实用主义—而是被他坚定,甚至被称作暴躁的人格吸引。

  与此同时,需要记住一点,新加坡的成功绝不是李光耀一个人的功劳,甚至也不是像李光耀这样特殊之人的功劳。新加坡解放前后的老一辈人或许还能记得:吴作栋和信那谈比拉惹勒南这些开拓者同样功不可没。虽然作为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更多地受到着公众的关注,但不可不说,吴作栋和信那谈比拉惹勒南两人在新加坡的民主建设和外交政策发展中也起到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他既爱又恨

  梳理新加坡人对李光耀住院治疗新闻的评论,就像读一个有双向极端倾向病人的日记。我们对李光耀既爱又恨,既尊敬又蔑视,既珍惜又憎恶。

  我们对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感激备至,又在怀疑是否需要这种牺牲自由的繁荣;我们感恩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又怀疑如果没有强势的统治是否也能如此;我们知道必须要做出艰难的抉择,却又怀疑这是否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我们是否有可能做到自由与繁荣并举,收入公平与经济发展同在,民主与和平共存?也许新加坡今后无人能再像李光耀这样,能激起国人如此复杂矛盾的情绪,因为没有其他人可以强迫我们做出这样巨大的取舍。

  西方领导人对李光耀也是又爱又恨。他的远见吸引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首脑赞赏,但对公民权利的严苛限制也使他备受谴责。

  想要脱离李光耀先生的影子不会容易,但一旦脱离,我们的日子是否就会更好过呢?

  新加坡去往何处?

  死亡是一种巨大的平衡,对李光耀来说也是如此。假如死亡如期而至,我们必将失去一位伟大的人物,也将拥有巨大的契机。

  1965年之前,我们无法想象新加坡会从马来西亚独立。

  1981年之前,我们无法想象有反对党可以打破人民行动党在议会的垄断。

  199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会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总理,更不用说他敢打破其前任的严肃风格。

  2011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反对党在议会(GRC)中赢得一席之地,更不用说能获得9%的选票。

  李光耀一旦去世,我们将降半旗,世界各国领导人将悼念,390万人的时间将好似停止。

  我们将悼念他的离世,并歌颂他的一生。但最重要的是,希望我们将提出更严峻的问题,做出更巨大的改变,想象一个更不一样的新加坡,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

news.sohu.com true 综合 https://news.sohu.com/20150318/n409982247.shtml report 2970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资料图)亚洲新闻网评论文章:今年2月5日起,91岁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重度肺疾医治已40余天。突然的病情恶化,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目
(责任编辑:UN660)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