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7日电 (房产频道 陆肖肖)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合理安排住房及其用地供应规模,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市场秩序和供应实施监督力度。
专家分析,这一文件的出台实际是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落实,是原则性、指导性的意见,主要是对土地和住宅供应市场的调整,利于缓解楼市供需矛盾,客观上会影响市场的预期及成交情况,对房地产市场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相关政策的落地还要看各地出台的政策及落实情况,短时期内,各地库存高企的现状恐怕难以改变。
《通知》要求,要合理安排住房和其用地供应规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快编制本地区的住房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对住房的建设总量、供应结构、空间布局和开发进度等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确定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的供应比例。住房供过于求的,要适当控制2015年住房开发建设规模、进度。
另外,对住房供应明显偏多的市、县,或在建住宅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应减少住宅用地供应量直至暂停计划供应;住房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热点城市,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有效增加住宅用地供应规模。
文件中提出要限制供应过剩地区的住房及土地供应规模,亚豪机构分析称,政府一方面要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进口,即减少土地供应,另一方面打开市场的出口,即满足居民自住和改善型需求,这样有利于逐步缓解区域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但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表示,在住房供应明显过量的城市,即使住房和土地结构调整,需求也不会很快增加,库存的消化问题短时期内仍难以解决。
对于政策的可行性,也有专业人士提出了质疑。亚豪机构指出,要地方政府压缩土地供应,也就意味着减少土地出让收入,对于地方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的城市来说,能否按照部委的要求落实执行还是一个未知数。
《通知》还提到,要优化住房供应套型,促进用地结构调整。对在建商品住房项目,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必要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住房户型做出调整,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或在建房地产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可以根据市场状况,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促进其它产业投资。
这条规定为滞销地块及项目提供了新的机会,开发商摘得的高风险地块可以申请改变产品类型,滞销项目可以申请调整户型产品,从而打破面临的市场困局。
另外,文件还提到,要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货币化工作力度,市、县可将符合条件的商品住房作为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整体购买在建房地产项目用于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或将尚未开工建设的房地产用地转为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用地的,允许其适当调整规划建设条件,优化户型结构,并完善配套用地手续。
对此,陈志分析称,面对很多城市高库存的压力,同时,一些城市存在大量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要求,政府通过把一些商品房转化为安置房和公租房,和去库存、调结构相结合,可以减少社会总的财富的浪费,这是比较合理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