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了42年后,前天晚上8点,79岁老人郑立旺坐着轮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乐清虹桥镇东垟村。
宾馆门口,200多位村民已早早等候。握着众乡亲的手,和童年时的玩伴再次拥抱,老人激动得又哭又笑:“回家的感觉真好!”
这一次,他真的回家了。
失踪42年,生死未卜
村里一直为他保留户口
这个故事,要从42年前说起。
郑立旺出生于1936年,母亲病亡,他和父亲以及三个哥哥一起,住在破旧的村祠堂里。
1973年,郑立旺和父亲发生口角,一气之下跟同村人一起去丽水龙泉务工。可等其他人都回家了,他却杳无音信。直到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他也没回来。
42年过去,郑立旺在村里的户口一直没有注销,村里有人去龙泉务工或经商,都会顺带着打听郑立旺的下落,却一直没有消息。
一直到3月26日,有网友在虹桥门户网发帖,说在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一角落里,居住着一名腿脚不便的老人,自称来自浙江乐清虹桥东垟村。网友留下了联系电话,希望能帮他找到家人。
这条消息,迅速在乐清的微信朋友圈里扩散。很快,乐清虹桥镇东垟村的村民郑安峰看到了。他拿着流浪老人的照片给父亲看。一眼就认出,这正是失踪了40多年的郑立旺。
这个消息很快被郑立旺的堂侄郑九忠知道了。郑九忠马上决定:要把老人接回来。
这42年,老人饱经风霜
有7个月靠吃剩饭剩菜过活
3月27日,郑九忠联系上了发帖的网友。老人这42年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脉络。
发现他的好心人,是福建市民郑丹丹。当时她女儿在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住院,发现医院过道后面的墙角里铺了一块木板,老人胡子拉碴、脏兮兮地蜗居这里。再一问,他已经待了7个多月,靠好心的住院病人给的剩饭剩菜过活。
老人说自己是浙江人,40多年前来福建务工,修过铁路,在深山里帮人搬运过木头,但挣来的钱只够饱肚子。后来,他年纪越来越大,干不动活了,便寄居在福建某个乡下庙里。
一天,老人摔断了右腿膝关节骨,被送到这家医院救治。因为没有医疗费,他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右腿膝盖骨错位生长,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只能一直呆在医院的角落,靠他人施舍生活。
老人说不清楚家乡的具体地址,却能在郑丹丹拿来的纸上一笔一画写下“浙江温州乐清虹桥镇东垟村”几个字,还有自己的名字和“1936年,属鼠”。
之后,郑丹丹把老人的信息发到了福建当地的一家网站上,不少好心人来给老人送钱送物。这其中,一名叫“思思”的福建义工,发现虹桥镇有一家门户网,于是发了帖子,请网友帮助老人寻找家人。
18位家乡人,包了四辆车
把老人接回村
了解到郑立旺这几十年的遭遇,郑九忠坐不住了:“要赶紧把老人接回来,不能让他在外面吃苦了。”
前天早上,他和其他17名村民,包了4辆车到福建接老人回家。
而在福建,义工们早早替郑立旺理了发,洗了澡,刮了胡子,从头到脚换上新行头。可对郑立旺来说,幸福似乎来得太突然,他不敢相信。
“我们村很穷的,他们会来接我回去吗?我回去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他们会要我吗?”他一遍又一遍问义工,有点紧张,有点期待。
当前天下午,18名乡亲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老人眼泪一下子出来了。他一张口,居然是几十年没讲过的家乡话。听着乡音,大家都落泪了。
临走的时候,乡亲们想代表村委会捐赠给当地的义工组织一万元,义工们坚决拒绝了。
前天晚上8时,郑立旺坐着轮椅,被人从车上抬下来,回到了阔别42年的家乡。200多位村民已经等在乐清虹桥镇银都大酒店门口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大家握着他的手,老人也激动得又哭又笑:“回家的感觉真好。”
今后老人会在村里安度晚年
所有费用由村委会负担
这么多年,郑立旺老人为何一直漂泊在外,不肯回乡?老人的理由,让人心酸:“混的不好,没脸回来,不想拖累别人啊……”
离家十来年后,老人曾经给几个哥哥写过信,但都被退回来了。他以为是哥哥们嫌弃自己,于是再也没有联系了—其实,哥哥们那时都已经过世了。
昨天上午,郑立旺坐在轮椅上,被堂侄郑九忠推着,回到他的家—原来的祠堂。
这里也已经不是老人记忆中那个破旧衰败的祠堂了。高楼、大路,让老人不停地感慨:“没想到村里发展得这么好。”
村副书记吴应绿说,像郑立旺这样年纪的老人,村里每年光现金福利补助就有上万元。数年前,村里还给每个孤寡老人都批了一间地基,价值至少数十万。
接下来,他们打算先安排老人进医院检查治疗,将腿治好;然后把村里的两间公用房腾出来,装修一下,安排老人住下,再请个保姆照顾他。
“以后郑立旺所有的费用都由我们村委会负担,我们不会送他去福利院生活的。”吴应绿说,老人在外孤苦生活了这么多年,现在好不容易回家了,就让他住在村里,乡亲们有空多去看看他,陪陪他,让他过个幸福的晚年。
本报通讯员 叶萌 本报记者 苗丽娜 汪子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