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耿学清)18种树将在本市布阵,上演植物“大战”PM2.5。记者上午从市园林部门获悉,今年本市将升级改造部分道路绿化带,选择滞尘能力更强的树种合理搭配,消减空气中PM2.5的浓度,通州区京台路两侧的绿化带将率先试点栽种。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通过对蓝靛厂桥南、六郎庄北路、姚家园北路等三处绿化带进行监测,发现绿地内全年可消减PM2.5浓度10%至20%。
目前已选定18种吸附PM2.5能力更强的绿化植物,包括元宝枫、柿树、国槐、银杏等乔木;紫叶矮樱、丁香、胡枝子、木槿等灌木。在栽种时,绿地宽度应在30米以上,并选择6至12种消减PM2.5效果较好的植物,搭配使用。在路边设置6至8米宽的灌草景观带(植株较矮),可种植紫叶矮樱、榆叶梅等。后面为混交乔木林(高大挺拔),种植国槐、毛白杨、圆柏、元宝枫等。
今年本市将改造部分道路绿化带,将其调整为滞尘能力更强的乔木、灌木和草坪,利用生态方法改善空气质量。近期将会对通州区京台路两侧的绿化带进行升级改造,参照《消减细颗粒物型道路绿地设计导则》的要求,调整并合理搭配树种,今后将推广。
揭秘树木如何降PM2.5
根据研究,吸附PM2.5能力较强的树种,综合了滞留、附着和黏附等三种方式,共同发挥作用,不会只有其中某一种吸附方式。
但植物叶片吸附颗粒物的容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一定时间后也会达到饱和状态。研究表明,降雨量大于15mm、强度达10mm/h时,便会冲洗掉叶片上的积尘,然后重新滞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