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多肉大风刮得太厉害了。”“多肉进坑容易出坑难啊。”……昨天,本报报道了这个春天多肉在宁波白领圈中很火,一棵多肉的价格甚至高达数万元。市场的红火吸引了个别房地产商入市炒作。不少多肉爱好者、业内人士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稿件网上也广为转载。通讯员 朱琼 记者 王颖 摄影 记者 张培坚
去了趟加州,当成宝的肉就是草
不看不知道,看了就出坑了
“我之前也是个多肉爱好者,去了趟美国加州,发现自己当成宝的多肉就是棵草。”30岁的朱女士说。
去年上半年,她出于好奇花80元从超市买了一盆多肉拼盘。半个月不浇水,不用花心思,多肉越长越好。5月,朱女士花了200元在淘宝买了50棵多肉。慢慢地,她习惯周末去花鸟市场转转,陆续带回10多盆50元左右的多肉。
去年秋天起,她“彻底沦陷”—每月都买10来盆100元左右的,最贵的是一棵2800元的墨姬。
大多数玩家“养肉”的过程都和朱女士相似。
春节的美国行让朱女士彻底“出坑”了。“加州到处都是多肉,一大片一大片,比我们宁波街头绿化带的草花还不值钱。拿普货黄丽来说,宁波小拇指高的要卖5-10元,那边和大白菜一样大,一大片一大片。我在国内花100多元买的一小棵景天科,那边马路上很多。”
我的镇店之宝,舍不得卖
不会吧,本报记者翻出老照片
昨天,记者在东胜花鸟市场的一家多肉店采访。
“这棵艳日中斑算是镇店之宝了。”店主指着墙角40厘米高左右的多肉说,这可能是南方地区最大的。
“价格呢?”
“我前几年买来要2000元,这几年涨了很多,舍不得卖。”
本报摄影记者拍好照片后很疑惑:“这个我在美国加州圣迭戈看到过很多。”
“那边是很多的。”店主有些尴尬地承认。
“在这边怎么那么贵?”
“进来不容易嘛!”
本报摄影记者2011年去的圣迭戈。“在当地小镇的一个院子,这个品种的多肉很多,这里一片那里一丛的,半米多高的也很多。”
记者在他的照片库里看到,当地绿化带、马路边、居民的门前屋后种植有大量多肉,几个人高的巨型多肉随处可见。
多肉能吸收辐射?
太夸张了,不可能,部分能吸附甲醛
“多肉放办公室,吸收电脑辐射最好了。”几乎每个摊主都会这样推销。真有那么神奇吗?
“吸收辐射?太夸张了,这样的噱头就是商家炒作嘛!”宁波市城管园林局设施监督管理科的龙骏是宁波知名的植物专家,他说电脑屏幕或其他电器用品产生的辐射线是按射线行进的能量波,多肉吸收辐射是无稽之谈。
龙骏提到,部分多肉倒是能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比如甲醛,新房摆上芦荟能帮助净化空气。
“听说一些珍稀品种的效果特别好。”
“和价格没关系,和叶片大小有关系。叶片越大,一般效果越好。”
“听说多肉做行道树能有抗雾霾的作用?”
“多肉至多能吸收一些粉尘,谈不上抗雾霾。宁波绿化带普遍种植的夹竹桃等吸附粉尘作用很好。1000棵迷你多肉吸附粉尘的效果还不如一棵夹竹桃。美国加州多肉种得多,一来那里就是产地,二来那里光照足雨水少,利于多肉生长。”
一棵多肉的利润有多少?
普货参考草花,贵货看网络营销技巧
多肉这几年价格暴涨,中间环节有多少水分,其中有多少炒作因素?商家都忌讳谈这个。
“100元以下的,大多国内培育,宁波也有大棚。大多数多肉挺好养,一片叶子就能发一丛。一棵30元的多肉,种植成本不比一盆10元的草花高,主要是大棚、人工、租金这类成本。”一个在宁波多肉圈中颇有名气的店家说,至于几千几万元的多肉,纯属是物以稀为贵,愿者购买。
他说:“在终端卖多肉的,基本是80后90后。玩不转网络就没法卖出贵的多肉,网络营销技巧很重要。我每天在微信、微博上营销多肉的时间很长,买了支一万多元的镜头拍多肉。”
记者在他店里看到3个“贵货”,两厘米不到的墨姬要1500元,一小丛长在一起的墨姬是15000元,一小盆黄金象牙老桩要18000元。
“为什么那么贵?”
“珍稀,进口的。”
“有证明吗?”
“没有的,这个要看信任。”
“怎么确定进口还是国内繁殖的呢?”
“国内气候不符合,繁殖水平也不行。”
“墨姬在韩国卖多少呢?”
“这个你没必要了解。一件衣服的出厂价多少不重要,关键你要多少钱去买,对吗?这是植物,不像买首饰还要材质的证明。我们货也从上家拿的,他有特殊渠道进来。”
昨天,记者在淘宝网搜索“进口多肉植物”,有7万多件商品信息。随机点开50多件商品的详细信息,都没有相关植物进口检验检疫证明。
宁波大学应用心理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徐晓虹说,多肉的流行契合了都市白领的心理状况。“压力大,需要释放。多肉挺新奇,种类又多,和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心理符合。养多肉、欣赏多肉,能让人暂时忘却压力。和很多传统绿植比,养多肉时间成本低,满足感强烈。”
那些年,被炒作的植物
一条街走到底,君子兰售价涨3倍
“保守估计,这个春天宁波实体店普货和二线普货的销售至少是2013年同期的3倍。”一位在宁波做了10年花木生意的业内人士说,最近,身边不少朋友想着要弄基地、开大棚来繁育多肉。“泡沫很厉害,君子兰的惨痛教训还是要牢记的。”
昨天,记者也听宁波城管园林局、宁波市农科院的多位专家以及业内人士讲述那些年疯狂炒作过的植物。
最疯狂的要数郁金香。十六世纪末荷兰人引进郁金香引发狂热。一颗种球甚至要用一座酒坊来换。1636年12月,种球的价格是2个月前的20倍。一位海员不小心把一个种球当成洋葱吃下而进了监狱,这个“洋葱”超过一船货品的价格。现在,宁波郁金香种球的零售价每颗3-10元。
君子兰在20多年前被疯炒。1984年,大江南北刮起君子兰旋风,一盆品相好的君子兰甚至要10万多元。端着君子兰走完一条街,价格能涨三倍。1985年6月在多重干预下,君子兰贬值近99%。现在,宁波不到10元就能买到君子兰小苗。
上世纪80年代五针松也一度被哄抬,一盆上好的五针松盆景要2万多元。
“目前多肉价格的确不理性。和当年的君子兰还是有区别的,君子兰投机居多,多肉还是以自己养居多。”宁波市农科院农业新品种引进中心农艺师倪建刚说,养多肉可以怡情,购贵价多肉一定要慎重,更不能当成投资手段。
他也特别提醒:“别迷信老桩。我10年前花100元买了200棵左右多肉,没怎么管,很多已经长成老桩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