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明区白管村的山火过去近30小时后,昨日下午,明城镇干部组成的灭火小分队再一次赶到白管村。灭火者小李挂掉家里打来的电话,在他面前,熊熊的火苗越来越高。
火苗的一侧,是一个民营老板的养鸭场,8000多只鸭的棚子随时有被火苗够着起火的危险“今天可能仍旧要在山林里过夜。”小李说。
组成本次高明山火灭火的队伍的,除部分专业灭火人员外,均是基层一线的人员,部分还是90后刚刚入职的年轻人。
以火灭火
4月6日下午,明城镇白管村一养鸭场附近的树林旧火复燃。据现场救火人员称,火源是前一日没有被完全扑灭的山火余烬,前一日没有被殃及到的山坡,这次成为了灭火的“主战场”。
下午两点左右,山火蔓延得很快,地表的杂草不消多时便被烘烤至焦黄,随后也便猛烈地燃烧起来,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火迎合着风呼呼作响,而火焰引起的空气对流也影响着风势的转变发出“烈烈”之声,火星四处乱窜,更多的植物被火吞噬。距离明火5米之内,热浪遍烧灼得人脸部发痛,便无法靠近。除了数米高的桉树外,火焰过后,山坡上的植被均被烧得干净,只留下满地灰烬以及桉树黑乎乎的树干。火势越来越大,尽管附近养鸭场的工人不断用胶管往山上泵水,但是无疑是杯水车薪。火似乎有失控之势。
下午三点左右,一车约5位救火人员赶到起火现场,加上现场留守的救火人员,共有10余人之多。然而面对咄咄逼人的山火,他们只是在旁静静观看,并没有上前扑灭,反而用打火机点燃部分未燃的植物,让火烧得更快、更旺。一名身穿蓝色迷彩服的李姓工作人员被他人称呼为队长,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灭火的一种方式。
李队长告诉记者,经过前日的山火,养鸭场附近山林的地表植被已经被烧尽,只剩下孤立的一片草木,这个地方的山火不会蔓延到其他位置,只会慢慢熄灭。他认为,当火已经蔓延开时,火势过于凶猛是无法依靠人力扑打的方式去扑灭的。
记者了解到,山火起了之后,消防喷射对山林火几乎用处较小,“只喷射40多米高,但几百米的山,水到半山,用处不大。只能靠人力扑灭,断开火源蔓延。”
“与其等到它慢慢烧灭,不如在我们的监管下快速地烧光,彻底杜绝复燃的隐患,这样我们可以把灭火的精力放到其他的山区。”
标配:迷彩服、草帽
昨日下午三点半左右,白管村一带养鸭场附近的山火得到控制,而旁边猪圈附近又有山火开始蔓延,而这次山火有殃及猪圈的可能。
这一次,不得不依靠灭火队员上山人工灭火了。记者看到,这些灭火队员大多身穿迷彩服、戴草帽,草帽内用湿毛巾裹住头部,脸部则用口罩挡住,仅留下露出眼睛的空间。有队员在山上前用喝了一半的矿泉水浇在草帽上,回过头来脸色一脸凝重。灭火的工具是一根顶端绑有灭火石棉材料的木头,形状像是一根拖把。一名身穿紫色上衣的灭火人员称,这个灭火工具是灭火人员自行制作的。
这次着火位置在一块野坟的上方,着火面积不大,大约数平方米,但是火焰借助风力虎虎生威,火焰依附在植物上有一米多高,灭火队员只能站在上风口控制着火焰蔓延的边界。李队长告诉记者,人工扑灭山火,有一些地方要注意,人不能站在下风口,否则可能会被火焰伤及;扑打火焰时要瞄准火焰的下方,那里才是燃烧物所在的区域。
灭火工作对人的消耗很大。在火焰边扑打数十分钟以后,记者看到,一名灭火队员解开草帽,发现毛巾与头发早已经被火焰熏干,高强度工作后,皮肤上的汗水也早已经挥发。李队长称,包括他在内的灭火工作人员,从4月5日开始,已经整整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开设隔火带
在灭火者最紧张的时刻,莫过于开设隔火带的时候。“就是要争分夺秒抢占时间,让火势来到之前,阻断在隔火带之外。”昨日,在白管灭火的一位基层干部称。
他们会用电锯,斧头,锄头等,劈开一条宽30米,长几百米的隔火带,在隔火带上,不能有任何的可燃物。“全是人工打造,与火势赛跑。”
在灭火的30多个小时内,灭火队伍称,已经不记得开了几条隔火带,“老婆孩子打电话来,问怎么还不回家?但是我们要救火,第二次再打来,都不敢接。”一名灭火者说。
晚上也要守着山火,不能让火过界。昨日,在白管村附近的一家厂房旁,十几名灭火者躺在草地上,个个眼圈发黑。一位灭火者刚躺下。“火烛啦,快来救火!”一名开着摩托车的村民匆匆赶来,他话音刚落,灭火队又起身赶到下一处火患点。
“老婆孩子打电话来,问怎么还不回家?但是我们要救火,第 二 次 再 打 来 ,都 不 敢接。”— 救火人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